三、智者不怨——怨之忍 用寬容去代替抱怨(1 / 1)

三、智者不怨——怨之忍 用寬容去代替抱怨

生活不需要抱怨,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去走好每一步路,去過好每一天。當“鬱悶”成為當今最流行的口頭禪,當無聊成為每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當不滿和怨恨充斥於每一個人心中的時候,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反思呢?

有的人總是喜歡抱怨,抱怨遇人不淑、抱怨生不逢時、抱怨懷才不遇……天長日久,這樣的人就會為自己營造出一個灰色的世界,在這種抑鬱的灰暗裏他會迷失自己,會忘記了原本要前行的方向。

每一個人總會有潮起潮落,不可能時時處在浪尖上,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付出,是否有正確的態度!如果你真的有付出,你完全不必為一些暫時不屬於你的東西耿耿於懷。不斷地嫉妒別人、譴責自己隻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最終自暴自棄!努力地尋求解脫可能會形成難以磨滅的記憶!

很多時候最好不要抱怨生活,也許正是因為某些不順我們的意誌才得到磨練,我們的品質才有了錘煉,我們的生活才得到理解,我們的生命才得到考驗。

作為一個領導也是一樣,必須具有寬宏的度量。在你的下屬中,可能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各人的處世方式、工作能力都不相同。有幅對聯寫的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一位老姑娘到婚姻介紹所,對工作人員說:“我感到太寂寞了,我要找一個丈夫。他必須是討人喜歡的、有教養的、能說會道的、愛說愛笑的、愛好體育的、消息靈通的……還有一條,我希望他終日在家裏陪著我,我要他講話,他得開口;我感到厭煩,他得住口!”“我懂了,小姐,”工作人員回答,“我勸您買一台電視機。”

苛求難以服眾,寬容才能聚才。作為一名領導者,要有容人容事的肚量,才能成為一個戰鬥集體的核心。俗話說,人無完人。作為下屬,難免在工作和生活中偶有過失。這時,上司有權利和義務予以指出,並要求其改正。而無須一味地抱怨,抱怨不能起到任何效果,隻會引起員工的逆反情緒。

成功的上司總是豁達大度,決不會因下屬的禮貌不周或偶爾的冒犯而濫用權威。所以作為上司,應該有寬恕下屬的大度,這樣才更能贏得下屬的擁戴。

有一次,柏林空軍軍官俱樂部舉行盛宴招待有名的空戰英雄烏戴特將軍,一名年輕士兵被派去替將軍斟酒。由於過於緊張,士兵竟將酒淋到將軍那光禿禿的頭上去了。頓時,周圍的人都怔住了,那闖禍的士兵則僵直地立正著,準備接受將軍的責罰。但是,將軍沒有拍案大怒,而是用餐巾抹了抹頭,不僅寬恕了士兵,還幽默地說:“老弟,你以為這種對待禿頭的療法有效嗎?”這樣,全場人的緊張氣氛都被一掃而光。

還有一個例子:

北宋文學家石曼卿有一次遊極寧寺,他的馬夫一時疏忽讓馬受驚,將他從馬上摔了下來。人們都以為他一定要責罵他的馬夫了,誰知他一邊揮著身上的塵土,一邊笑著對馬夫說:“虧得我是石學士,若是瓦學士,還不被你摔碎了!”

下屬偶爾冒犯上司,往往事出意外,並非出於故意。如果你“尊顏大怒”,不僅讓當事人下不了台,你自己也會給人留下沒有涵養、蠻橫粗野的印象;而大度地寬恕下屬,則既可解除當事人的尷尬,更會增加下屬對你的敬佩,融洽你們之間的關係。

寬容代表著一種淡泊明誌的人生觀。如果你能寬容地對待別人無意的傷害,你將得到最誠摯的祝福;如果你能寬容地對待下屬小小的失誤,你將贏來百倍的尊敬。學會了寬容,你看到的永遠是風過群山花開滿天的燦爛;學會了寬容,你的胸口不會再隱隱作痛,麵對打擊,不再耿耿於懷,麵對誘惑,不再患得患失;學會寬容,那將是一種福氣。

所以讓我們的學會用一顆寬容豁達的心,去代替那些不滿與抱怨,你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