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者不怨——怨之忍 讓自己成為砂粒中的珍珠(1 / 1)

三、智者不怨——怨之忍 讓自己成為砂粒中的珍珠

“不患不知人,患人不知己”是許多人的通病,他們總是擔心和抱怨自己的才華不為人知,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怨恨這個世界上沒有慧眼識己的伯樂。其實,這些人恰恰忘記了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首先是不是一匹千裏馬。

如何對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卻一味地抱怨懷才不遇者進行教育,我想下麵這個故事最有說服力了。

一個年輕人在生活中處處不順心,在單位裏幹了幾年也得不到提拔、無所發展,便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到處發牢騷。一天,他在河邊散步時遇到一位老者,便前去問:“像我這麼有能力的人,怎麼總是遇不到伯樂呢?”老者聽完笑了笑,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砂子,對年輕人說:“看清楚這顆砂粒了嗎?”然後又順手把這粒砂子扔到了沙灘上,“去把這顆砂粒撿回來吧,我就告訴你答案。”老者說。年輕人找了半天了沒有找到,不解地說:“這怎麼可能呢!沙灘上的砂子都一模一樣,我怎麼可能把那顆砂粒找到呢?”於是,老者又從身上拿出一顆珍珠,順手把它扔到沙灘上,對年輕人說:“把這顆珍珠撿回來,我就告訴你答案。”年輕人很容易地就把珍珠撿了回來,還給老者,高興地說:“這下可以告訴我答案了吧?”老者笑了笑,對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為什麼你找不到那顆砂粒卻能找到這顆珍珠呢?。”年輕人想了想,猛然頓悟,頭也不回地跑回家,從此拿起書本認真學習,在工作崗位中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做出了成績,得到別人賞識。

要想區別於眾多的砂粒,就要先讓自己變成一粒珍珠。要想遇到伯樂,就先讓自己成為一匹千裏馬。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就像是沙灘上眾多砂粒中的一粒,極其普通,沒有什麼不同,所以終究不會被他人發現。我們之所以沒被發現,沒被重用,是因為我們的能力還達不到別人要求的標準,但好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反而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到處發牢騷,吐苦水。結果呢?“懷才不遇”感覺越強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裏,無法參與其他人的圈子。結果有的辭職,有的外調,幹的還是小職員,有的則還在原單位繼續“懷才不遇”下去。這個世界根本不是缺少伯樂,伯樂到處都是,隻是自己還不是一匹千裏馬而已,隻有當自己通過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幹出非常出色的工作成績的時候,自己這顆砂粒才慢慢變成一顆珍珠,在無數平庸的砂粒中顯出自己,才能被人一眼認出,自己才會被他人賞識,才會遇到伯樂。在現實工作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這種情況,但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順心而自暴自棄、四處發牢騷,不要以為自己是懷才不遇,當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不如回家認真地審視自己,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千裏馬,想清楚了,心裏就會平靜多了。

一個現代企業如果沒有創新能力,將會逐漸走向倒閉,而不具備創新能力的人,也將不會有太大的職業發展,你是不是會成為這種人?

事實上,我們應更深入地探索和學習我們所涉及領域的知識。隻是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識和經驗,那是遠遠不夠的。掌握幾十種職業技能,還不如隻精通其中一兩種,什麼都隻知道泛泛的一點,還不如在某方麵懂得更深。

因為如果你不能做得比別人更好,就不能妄想超越他人,從而也無法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你的優勢會把你和別人區別開來,就像將珍珠和砂粒區別開來一樣,使你自己在工作中變得不可取代,為你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應精通它。這樣,你就會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伯樂的常識。無論你目前從事哪一項工作,一定要使自己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把自己訓練培養成一個適合你期望職位的人,而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讓自己勝任這個職位。在主動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時,你應當明白,自己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金錢上的報酬,而是為了使自己更長久地發展。更重要的是,多掌握一些必要的工作技能,然後才能在自己所選擇從事終身的事業中,成為一名傑出的人物。在公司裏,如果你掌握了必要的工作技能,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隨之,你會頻頻出現在公司的重要會議上,甚至被委以重任,因為在老板的心目中,你已經變得不可替代了。那個時候,你還會再擔心和抱怨不被賞識,還會有“懷才不遇”的牢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