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敗而不餒——敗之忍 吃一塹,長一智
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即使是聖人、賢人,也一定會犯有過錯。又有語雲“吃一塹,長一智”,雖然“吃塹”終歸不是什麼好事情,但如果吃了塹,還不長智,就是愚蠢至極了。
一個人遭受一次挫折或失敗,就該接受一次教訓,增長一分才智,這就是成語“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之所在。
從前,有個農夫牽了一隻山羊,騎著一頭驢進城去趕集。
有三個騙子知道了,想去騙他。
第一個騙子趁農夫騎在驢背上打瞌睡之際,把山羊脖子上的鈴鐺解下來係在驢尾巴上,把山羊牽走了。
不久,農夫偶一回頭,發現山羊不見了,忙著尋找。這時第二個騙子走過來,熱心地問他找什麼。
農夫說山羊被人偷走了,問他看見沒有。騙子隨便一指,說看見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從林子中剛走過去,準是那個人,快去追吧!
農夫急著去追山羊,把驢子交給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兩手空空地回來時,驢子與“好心人”自然都沒了蹤影。
農夫傷心極了,一邊走一邊哭。當他來到一個水池邊時,卻發現一個人也坐在水池邊,哭得比他還傷心。農夫挺奇怪:還有比我更倒黴的人嗎?就問那個人哭什麼,那人告訴農夫,他帶著兩袋金幣去城裏買東西,在水邊歇歇腳、洗把臉,卻不小心把袋子掉水裏了。農夫說,那你趕快下去撈呀!那人說自己不會遊泳,如果農夫給他撈上來,願意送給他20個金幣。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心想:這下子可好了,羊和驢子雖然丟了,可將到手20個金幣,損失全補回來還有富餘啊!他連忙脫光衣服跳下水撈起來。當他空著手從水裏爬上來時,幹糧也不見了,僅剩下的一點錢還在衣服口袋裏裝著呢!
農夫沒出事時麻痹大意,出現意外後驚惶失措而造成損失,造成損失後又急於彌補因此又釀成大錯,三個騙子正是抓住這個人的性格弱點,輕而易舉地全部得手。
吃一塹,長一智。一敗再敗從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人,又怎能不智慧過人呢?難怪許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經受過成百次上千次的失敗,他們利用失敗教育自己,結果成為舉世聞名的聰明人!
在中國有許多古語都包含了這個道理,如老馬識途,正因為老馬走過無數的路,經過無數的坎坷,它才能在每次坎坷之上留下心底的記號,下一次再在此經過,它便可以一躍而過,才能識途!
古代有一個故事:
在一片深山老林裏,有一座“神仙居”位於山頂。一天,有一個年輕人從很遠的地方來求見“神仙居”居主,想拜他為師,修得正果。年輕人進了深山老林,走了很久,走到一個路口時,路的前方有三條岔路通向不同的地方。年輕人不知道哪一條山路通向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