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鋒芒莫露——智之忍 把鋒芒藏在口袋裏(1 / 1)

七、鋒芒莫露——智之忍 把鋒芒藏在口袋裏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露才過甚,為智者所不屑,巧妙的掩飾是贏得讚揚的最好途徑。不要一下子展示你所有的本領,贏得一次輝煌的成功後再進行下一次,獲得熱烈的掌聲後期待更大的成功。

人生在世,即使再有才華,也要懂得戰勝驕傲自大的心理,學會將你的鋒芒藏在口袋裏,做到不露鋒芒,這樣既能有效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能幹的官吏。當時渤海一帶災害連年,百姓不堪忍受饑餓,紛紛聚眾造反。當地官員鎮壓無效,束手無策,宣帝派年已70餘歲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輕車簡從到任,安撫百姓,與民休戚,鼓勵農民墾田種桑,規定農家每口種一株榆樹、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蔥、一畦韭菜,養兩頭母豬、五隻雞。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帶劍的人,他勸諭道:“幹嘛不把劍賣了去買頭牛?”經過幾年治理,渤海一帶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溫飽有餘,龔遂名聲大振。

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問及他如何治理渤海。

龔遂想,如果說自己任用賢才、嚴格執法、賞罰分明,必有自表其功、自矜其能之嫌,難免為自己招來一些麻煩甚至禍事,於是很巧妙地回答:“這不是微臣的功勞,而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感化所致!”

宣帝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委以顯要而又輕閑的官職。

因鋒芒太露而惹禍上身的一些典型在舊時是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時,各路英雄彙聚麾下,鋒芒畢露,一個比一個有能耐。主子當然需要借這些人的才能實現自己圖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這些虎將功臣的才華不會隨之消失,這時他們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讓他感到威脅無時不在,所以屢屢有開國初期斬殺功臣之事,所謂“殺驢”是也。韓信被殺,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無不如此。

工作中人人都想出頭,野心人人有,可惜升職加薪的事一向是僧多粥少。在辦公室裏若過分顯露自己對事業或職位的野心,無疑是公然挑釁同事、上司,使同事對你提高戒心,就是老板也要擔心你是不是暗中覬覦他的高位,對你百般提防,甚至把你架空、外調。

所謂“樹大招風”,野心可以有但不可露,事事強出頭、求表現,反而會招致異樣眼光。你可能會不解,表現積極難道有錯?基本上,積極是值得鼓勵的工作態度,但若積極到過了火,搶了別人太多風頭,會讓別人覺得在公司的地位受到威脅,看不過去;心眼較小的人甚至會暗中扯你後腿、耍些小動作阻撓你工作的進行。

最好的方式是稱職地做好份內之事,保持卓越的表現,盡量維持低姿態,不要給別人以威脅感。“能人”“能”在做大事上,而不是在大話上。炫耀易流於自大,自大則不免招致輕視。展示也應以謙虛的態度流露,以免流於粗俗。

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都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國濟民的聖人君子,還是收斂起你的鋒芒,夾起你的尾巴,掩飾起你的才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