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逆境重生——逆之忍 磨難是一筆財富(1 / 1)

十二、逆境重生——逆之忍 磨難是一筆財富

羅蘭說過:“把你的苦難當作難得的經驗,忍耐一時之痛去體會它,你將因為這些苦痛而比別人更了解人生。”其實,磨難也是一筆財富,它可以讓我們學會拚搏、學會忍耐,可以讓我們在生活的熔爐中練就堅韌不拔的毅力,然後從幼稚走向成熟,由困境走向成功。

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為者,無不曆經曲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經受許多磨難,這些經曆成為人生途中的一筆珍貴財富。

據史料記載,鑒真大師自小聰明好學,有極高的悟性,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居大雲寺。師父見他天資聰穎便有意鍛煉他,讓他做了寺裏最苦的行腳僧,每天外出化緣,風裏來雨裏去,苦不堪言,還無端地遭人諷刺和白眼。他對此憤憤不平。

有一天夜裏下了很大的雨,鑒真知道道路肯定泥濘難走,索性賴在床上睡懶覺。師父找來看到他的床前放了大堆穿爛的草鞋,便問他為什麼還不出去化緣。

鑒真說:“我做苦行僧也一年多了吧,穿壞的鞋比人家一輩子穿的都多。也該為寺裏省省了吧?”師父笑了笑拉起鑒真說:“你隨我出去走走吧。”

鑒真隨師父來到寺前的一條小路上,路上滿是泥濘。師父問:“你想做什麼樣的和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是做一個光大佛法的名僧?”鑒真答:“當然要做名僧了。”

師父又對鑒真說:“你昨天一定走過這條路吧?你能找到昨天的足跡嗎?”

“不能。昨天路又硬又光,怎麼可能留下腳印呢?”鑒真急忙說。

“那麼今天你再在這條路上走,能留下痕跡嗎?”

“當然能。”鑒真不解師父的意思。

“泥濘的路上才能留下痕跡。隻有在困境中不停跋涉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呀。”師父解釋說。

後來鑒真大師六次東渡,途中經曆各種磨難,終於到達了日本九州,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些一生庸庸碌碌的人不會給世人留下任何有益的啟示,也不會取得任何成就。

隻有在逆境中不停地行走,把磨難當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筆財富,他們的腳印才能深刻地留在自己所走過的路上,他們的腳印才能成為其價值的體現。

許多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他們所經曆的家艱難困苦,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麵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發奮完成《史記》,最終名垂千古。

路德被囚禁在瓦特堡的時候,把《聖經》譯成了德文。大詩人但丁被判死刑,而過著流亡的生活達20年;他們作品就是在做囚徒的時期中完成的。

有史以來,被“壓迫”,被驅趕簡直是猶太人注定的命運。然而猶太人卻創作了許多可貴的詩歌、巧妙的諺語、華美的音樂。對於他們,“迫害”仿佛總是同“幸福”攜手而來的。

貝多芬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創作出了他的最偉大的樂曲。席勒為病魔困擾15年,而他的最有價值的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寫成的。彌爾頓在雙目失明、貧病交迫的時候,寫下了他的名著。所以彭揚說:“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幸福起見,我寧願祈禱更多的憂患到臨。”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順順當當,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夠成功。然而,人生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自古英雄多磨難”,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哲理。逆境是痛苦的,有時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但逆境能鍛造人的堅強性格,能培養百折不撓的強者。正如培根在《論厄運》中所說的“正如惡劣的品質可以在幸運中暴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厄運中被顯示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描寫的一係列磨難英雄,正是那些在逆境中傲視困難,在艱辛的生活中經得起折磨的人物。這些人物至今尚令人振奮,給人以鼓舞,催人向前。

正如溫室中的盆花永遠經受不了狂風暴雨的考驗一樣,真正的英雄是絕不會甘於安逸享樂、平庸無味的生活的。其實,磨難也是一筆財富,它可以讓我們學會拚搏、學會忍耐,可以讓我們在生活的熔爐中練就堅韌不拔的毅力,然後從幼稚走向成熟,由困境走向成功。

羅蘭說過:“把你的苦難當作難得的經驗,忍耐一時之痛去體會它,你將因為這些苦痛而比別人更了解人生。”是的,每一個磨難都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閱曆,它教會我們理解“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深刻含義,教會我們練就堅強的意誌和履險如夷的氣概!經曆了一次次刻骨銘心的磨難後,每個人臉上都會掛著淚珠並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微笑。

讓我們微笑著麵對每一次磨難,以坦然的心境把這些風霜雨雪的日子拾入人生旅途鼓鼓的行囊中,作為一筆永恒的財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