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富而不驕——富之忍 節儉:富而不奢
富蘭克林說:“致富的惟一辦法就是使你的支出比你的收入少。”他還說:“你想不受討債者的氣惱,不受饑寒凍餒的痛苦,最好與忠、信、勤、苦四字做朋友。同時使你所收入的每一塊錢都不被憑空用掉。”
唐代李商隱的名句:“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說的就是成功是由節儉而來,而失敗也是有奢侈浪費開始。世界上沒有任何財富是花不完的,但你要記住,錢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花的,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羅蒙諾索夫出生於俄國一個漁民家庭。童年時代生活非常貧困、成名以後,羅蒙諾索夫仍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毫不講完穿著,而是埋頭於學問研究。
有一次,一個專愛講究衣著卻不學無術而又自作聰明的人看到羅蒙諾索夫衣袖的肘部有個破洞。就指著窟窿挖苦說:“大家從那兒可以看到您的博學嗎?先生?”
羅蒙諾索夫毫不遲疑地回答:“不,一點也不!但是,先生,從這裏可以看到你的愚蠢。”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也曾說過:“認為節儉是一種不漂亮的行為的人是最荒唐無稽的。”羅蒙諾索夫的窟窿正映襯出了那些以貌取人、視節儉為恥辱的人的無知,凡是能保持事業長盛不衰、財富源源不斷的人總會留住這個“窟窿”的本色。在一個人老得哪兒也去不了時,這個窟窿會使他的一生都安枕無憂。永遠不要鄙視這個窟窿,它正是一個人、一個家族不會衰敗的根基。“一個人生活越節約,他的心靈與上帝越接近。”而一顆節約的心會永遠得到上帝的庇護的。
一個奢侈成風、沉溺於奢華享受的人是很難有所作為的,當一個人把精力放在吃穿用度上,想的全是如何過奢靡的生活時,就很容易“玩物喪誌”,一個人把主要的精力投放於香車寶馬上時,損失的不僅是金錢,還有時間。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居裏夫人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她和彼埃居裏結婚時的新房裏,隻有兩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居裏覺得兩把椅子未免太少,建議多添幾把,為的是來了客人好讓人家坐一坐。居裏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科學,還是一把不添吧。”
幾度春秋之後,這對沒有給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的年輕夫婦,卻給世界化學寶庫增添了兩件閃閃發光的稀世珍寶——釙和鐳。
從1933年起,居裏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麵書寫物理、數學算式,方便極了。她的一件毛料旅行衣,竟穿了一二十年之久。有人說居裏夫人一直到死“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追蹤這位著名學者,走到村子裏一座漁家房舍門前,他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裏夫人,當她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裏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