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欲海回頭——欲之忍 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
按照叔本華的理論,如願以償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對理想最致命的打擊莫過於理想的實現了。“得到滿足的激情所帶來的常常是不幸,很少是幸福。”而且一個欲望實現又會產生另一個欲望,如此生生不息。
人的欲望,是一個人的本性問題。欲望指的是人們對已有的從不滿足,總想獲得更多或不同的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隻不過大小不同而已。在人的內心裏充滿著無限的欲望,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就連古代的皇帝,也是逃脫不了被自己內心欲望包圍的痛苦。想想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整個天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什麼有什麼,應該不會再有什麼不滿足的吧?但他還是有的,有的皇帝費盡心思要去追求什麼長生不老,要千方百計尋求長生不老之術,要讓自己的生命之樹常青,不懈地尋找各種靈丹妙藥,古代有名的煉丹術便是由此而產生的。作為皇帝都欲無止境,更何況普通人呢?
有一則故事很耐人尋味:
小烏龜們不聽大烏龜的警告,到水草肥美之處嬉戲覓食,結果被人或網或釣,能幸存者寥寥。大烏龜問其故,幸存的小烏龜們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們也沒有看見有人呀,隻是有些長長的線追在我們身後罷了。”大烏龜為了讓孩子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大月支國的小馬駒看到人們用酥油煎麥喂豬,而自己卻吃草和泔水,心中十分羨慕。母馬便對小馬駒說:千萬不要羨慕。隻要人們讓豬吃酥油煎麥了,那豬的死期也就快到了。果然到了春節,那些被酥油煎麥喂肥了的豬一個個被捆著殺了。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某某官員貪汙受賄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新聞報道,看著都讓人心驚肉跳,他們為什麼會陷入犯罪的深淵以至於讓自己不可自拔的呢?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自己的欲望、那無窮無盡的欲望在作怪。這個欲望是被自己一點點地放大的。說起來,那些官員也是常人,作為常人,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大的欲望,隻不過在自己手裏,能夠有貪一點意外之財的機會,通過貪汙受賄一點意外之財能滿足自己起初的一點並不大的欲望,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了那麼一點點的滿足。然而,人就是奇怪,貪汙了幾萬,就想著貪汙十幾萬;貪汙了十幾萬後,又想著能拿更多的錢,如此反複,這個欲望最終被自己慢慢地放大,欲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這貪財的欲望猶如吸鴉片上癮一樣,越到後來癮頭越重,終使他們進入了一個萬劫不複的境地,以至於讓自己不能自拔,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果。
欲望無止境,此乃人性,人本身是欲望性的動物,而欲望源於社會的發展和人的進化,因此,作為我們人來說永遠也無法滿足自己。讀書的時候,想著能考上一所大學就好了;考上大學以後,又想著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行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輕鬆的工作後,又希望著工資待遇好一點就可以了;一個偶然的機會,工資待遇提升了,又會去想著自己的工資待遇能再提升該有多好……當然這其中還有其他很多的欲望。不過,人的欲望不止包括金錢物質方麵的東西,還包括其他比較廣泛的事情,比如說人的食欲、求知欲、對美的追求等等。欲望有正反兩麵,追求良好的欲望會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華,追求不好的欲望則會使自己的人生走向墮落。無論什麼樣的欲望,欲望的實現和滿足都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愉悅和快感,欲望滿足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欲望進行合理的控製、引導和管理,讓自己在欲望的實現中得到一種快樂和滿足,在欲望的實現中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人之所以不幸,還因為一旦鬥爭結束,厭倦將同痛苦一樣令人難以忍受。“需要和痛苦一旦容人稍事休息,無聊就接踵而至,這樣,人就勢必又要排遣煩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