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學會放棄——失之忍 別讓擁有成為一種負擔(1 / 1)

二十三、學會放棄——失之忍 別讓擁有成為一種負擔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爭奪,隨遇而安,得到的是寧靜與淡泊;在淘金的過程中,放棄對金錢無止境的追逐,得到的是安心和快樂;在春風得意、身邊美女如雲時,放棄對美色的獵取,得到的是家庭的溫馨和美滿。

在日常生活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盡其用的概念已經成為多餘。現在,家家都有不少已被更新淘汰但並未完全喪失功能的物品,有些人舍不得丟棄,日積月累,無用之物越積越多,等到堆放不下了,隻能惋惜地集中扔掉,並在疲勞的同時慨歎著“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有些人隨時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東西,省去了集中處理的精力,平時家中也顯得簡潔舒適。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即便過著平凡的日子,也依然會不斷地積累,小到一張名片,大到人生感悟,都是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無論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還是你的煩惱、憂愁都有很多該棄而未棄或該儲存而未儲存的。人類本身就有喜新厭舊的癖好,都喜歡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學會放棄就無論如何也無法煥然一新的,學會放棄也就成了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學會放棄生命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心胸自會坦然。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麵都比他身邊的人強,他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他方麵都不錯,學業卻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向一個大師求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裏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他疑惑地望著大師。“是呀,那該怎麼辦呢?”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就放下,不然背著石頭咋能登山呢?”

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了謝後輕鬆地向山頂走去。

之後,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境界的頂峰。很多時候我們羨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因為鳥兒們總是歡唱於枝頭,跳躍於林間,與清風嬉戲,與明月相伴,飲山泉,覓草蟲,無拘無束,無羈無絆。從來沒有誰見過鳥兒們因為對自己不滿意而停止了跳躍。

與人類相比,鳥兒麵對的誘惑要簡單得多。而人類,卻要麵對來自紅塵之中的種種誘惑,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些誘惑中迷失了自己,從而跌人了欲望的深淵,把自己裝入了一個個打造精致的所謂“功名利祿”的金絲籠裏。

在滾滾紅塵中,懷一顆平和的心,擋住各種誘惑;做一件平常事,學會果斷地放棄;當一個平凡人,簡簡單單生活,這也是一種獨自享有的人生。如果你總是在誘惑麵前而心旌搖曳、患得患失,你必然會麵對更多的煩惱,更多的不愉快,更多的失意。

傳說有一種小蟲,每遇一物便取來負於背上,越積越重,卻又不願放下一些,終於被壓趴在地上。有人可憐它,幫它取下一些重物,它爬起來繼續前行,可遇物又取之背負如故。它的目的是越過一堵高牆,卻終因氣力不支,墜地而死。

緊閉的窗戶前有一隻蜜蜂,它不斷地振起翅翼向前衝去,撞上玻璃跌落下來,又振翅飛起撞過去……如是反複不斷,直至力竭而死。

有些人總喜歡不切實際給自己加上負荷,並不肯放下,自謂為“執著”。執著於名與利,執著於一份痛苦的愛,執著於幻美的夢,執著於空想的追求。數年韶華逝去,才嗟歎人生的無為與空虛。他們總是固執得任性,由“我想做什麼”到“我一定要做到什麼”,理想與追求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就像逐日的誇父始終也沒能追上太陽的東升西落。他們不懂得適當的放棄。

適當地放棄何嚐不是一種美德?或許有另一扇窗戶開著,蜜蜂掉頭就能飛出去。外麵是自由的天,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