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恒者無敵——恒之忍 恒心搭起通天路(1 / 1)

二十五、恒者無敵——恒之忍 恒心搭起通天路

在這個世界上,恒心和毅力是決定人們素質的最重要因素。所謂“持之以恒”,是在做某件事情時,不朝秦暮楚,不被麵前的困苦嚇倒,不半途而廢,不淺嚐輒止,不功虧一簣。持之以恒是一種毅力,一種精神。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恒心。唯有恒心才能征服一切。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收獲得更多。一位外國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努力做事以換得財富,並不等於你達到了目的,努力過後能換得喜悅和滿足,這才最重要。”換句話說,真正的成功,是在努力過後,你能感受到快樂,否則,在你努力的過程中,始終不快樂,甚至是痛苦,即使你千辛萬苦走到了成功,也未必算是真正的成功。

有一則講恒心的小故事一直讓我們難忘: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嗬嗬地說:“隻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這就是有名的“鐵棒成針”的故事,那麼粗大的鐵棒都可以磨成小小的繡花針,那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什麼事做不成的呢?

恒心是一種執著,是細流可穿越萬裏山川,一往無前;是筍竹會衝開磐石,穿透重壓的泥土,獲得一片美麗的天地。擁有恒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鼇;擁有恒心,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保持恒心,矢誌不移,沙漠可掘出清泉。蒲鬆齡持之以恒終著成《聊齋》,奧斯特洛夫斯基用恒心著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世人敬仰。唐玄奘不畏路途艱險,前往西天取回真經。凡夫俗子的人生路又何嚐不崎嶇艱難?但若我們擁有恒心,就能圓我們的夢想。如果說成熟給予我們理想,那麼在追尋理想的跋涉中一定要插上恒心的翅膀。夢想於縹緲的海市蜃樓,是一種空幻;滿足於一時的所得,是一種庸俗;懼怕前進中的風浪,是一種懦弱;唯有恪守一份恒心,才是最充實的歸屬。我們憧憬未來,我們呼喚成功,我們企盼閃光的時刻。那麼,就讓我們用恒心去耕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