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鐵將軍(2 / 3)

進到京都,恰遇到盧卓爾、盧敢先父子,辛初向盧卓爾施禮道:“盧指揮,昨日一戰該聽您的意見,不該莽撞出擊。”盧卓爾道:“幸好西南州軍及時趕到,擋住馭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辛初向盧敢先施禮道:“盧兄,你又快了我一步。”盧敢先盯著辛初腰間的劍,說道:“我看到你和那個劍客交手了,這一定是那柄寶劍。”辛初道:“不錯,這是嶽光將軍的佩劍,我還沒有還給他。”盧敢先道:“他佩未必適合。若有機會,我很想與你試試這把劍的威力,正好分出勝負。”辛初道:“要是比劍,一定奉陪。”這時一個士兵過來向盧卓爾報告道:“大人,執政大人有請。”盧卓爾便帶了盧敢先告辭離去。陳蒼向辛初道:“執政大人很器重盧指揮和盧敢先。”辛初道:“那是自然。”正說著,又一個士兵氣喘籲籲的跑來,向辛初道:“辛劍客,執政大人有請。”陳蒼笑道:“看來執政大人也很器重你。”辛初道:“那也是自然的。”

辛初趕到時,會議已經開始,兼任國家防衛指揮的執政李澤正在講話,兩旁坐著東州防衛副指揮姚叔野、南州防衛指揮高貫道、東北州臨時防衛指揮袁東升、東南州防衛指揮周踐夫、西南州軍臨時指揮嶽光,最後排坐著百泉城防衛指揮盧卓爾父子和其他作戰中立功較多的將領,中間擺的是京都以北的防衛地形圖;原國家防衛指揮潘元亨被停職,原東北州防衛指揮袁牧之、東州防衛指揮姚仲平戰死,原北州防衛指揮羅陶臨戰脫逃被押在獬豸院待審,京衛軍防衛指揮賀舉鼎在家養病,西北州防衛指揮楊凜如鎮守尚源,西州防衛指揮劉介立亦在尚源一線,均未到場。辛初被引進指揮大帳,到最後一排、盧卓爾父子旁邊坐了下來。李澤對京都保衛戰進行了簡要總結,請在場諸位將領發表對當前形勢的看法。各州防衛指揮乃依次發言,各抒己見,均認為元頓經此一敗,一定會退回草原,不敢再來犯我國威。獨有西南州軍臨時指揮嶽光說道:“元頓秣馬厲兵十年,這次率數萬精兵入侵,大有亡我社稷之心,決不會因一次挫折便善罷甘休。何況我軍雖然獲勝,但馭軍主力並沒有受到重創,短期內就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李澤問道:“嶽將軍,那你認為元頓會駐軍何處?”嶽光道:“咽城。那裏進可攻,退可守。”李澤又問道:“我軍該當如何?”嶽光道:“咽城附近隻有天保城能夠駐防,我請命率軍進占天保城,與馭軍對峙,防範其再次入侵。大人統帥諸軍,練兵儲糧,待時機成熟發兵奪回咽城。若能奪回咽城,馭軍便無法在北州立足,必將退回草原。然後,我軍趁勢收複故土,進占金城,阻斷馭軍南下之路,再與元頓通使修好,可以杜絕邊患。”李澤點點頭,說道:“嶽將軍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識,可敬!可敬!至於進占天保城之事,待消息查明,再做決斷。”又讓後排的幾位將領發言。後排的幾位將領因各州防衛指揮在座,不敢多說,諾諾而已。李澤看向盧卓爾,說道:“盧將軍,說說你的看法。”盧卓爾便起身說道:“執政大人、各位指揮大人,在下認為,經此一戰可以看出,現在國家的狀況是勇士太少、懦夫太多。馭軍越過金城後,很多守城將領未戰先逃、士兵聞風而潰,連許多劍客都貪生怕死、畏敵如虎,更兼有很多厚顏無恥之人,投敵叛變,引狼入室,致使馭軍像在他們草原上放馬般馳騁,一直殺到京都。幸而皇帝英明神武,執政大人運籌帷幄,各路指揮大人率軍及時趕到,諸軍將士們奮死拚殺,才打退馭軍,保衛了京都安全。因此,希望國家能夠更加重視武備,打破和平積習,培育尚武之風,大力獎賞作戰中表現勇敢的人,嚴厲懲治怯懦逃跑之人。隻有整肅軍紀,嚴明賞罰,才能鼓舞士氣,提升軍隊戰力,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李澤點點頭,又瞥見辛初,說道:“辛劍客,你也說說。”辛初起身說道:“各位大人,我是一名劍客,我想說說關於劍的事。國家禁止鑄造刀劍已經十年,庫存刀劍數量有限、鏽蝕嚴重,並且不提供給劍客使用,因此作戰中很多劍客手中連一把像樣的劍都沒有。而馭族人所持馬刀則鋒利無比,劍客們在交戰中吃了很大虧。所以,希望國家不要因噎廢食,放寬鑄劍禁令。”李澤道:“你說的很有道理,這個事情我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