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海漕再阻心灰意冷臥病榻
貶職熱河移情別戀二人轉
朝廷上英和仍然勢單力薄,對於保守派的人多勢眾,經常處於劣勢。
張格爾利用回疆地區民族、宗教矛盾,自號“蘇丹”,屢次聚眾叛亂。英和多次上疏陳進兵方略,籌備軍需物資,並大力舉薦長齡、武隆阿等人可擔此平叛重任,多被采用。
道光七年(1827年),英和再次上奏請予商人到易州開采銀礦,道光帝怒斥其冒昧,違反了先帝開礦的禁令,調英和到理藩院,罷南書房、內務府大臣。滿腔熱情的英和被潑了盆冷水,涼到了心。
穆障阿繼承曹振鏞衣缽,待人行事如出一轍,因善於逢迎而受道光帝寵信。穆障阿排斥異己、結黨營私,漸漸地權傾朝野,堪比和珅。
海漕成功後,英和、陶澍等人極力主張海漕成為定製,但曹振鏞、穆障阿等人卻從中阻撓,認為海漕試運成功尚屬僥幸,大量原來從事運河漕運的人員船幫無法安置,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容易聚眾鬧事。曹振鏞鞏固了首輔地位,保守派在朝中占主導地位。鬆筠、敬征、禧恩等內務府大臣,對英和恨之入骨,因為英和的改革建議,防礙了他們貪汙受賄、中飽私饢。
同年,雨水量較大,運河暢通,朝廷下令恢複了河運漕糧。
英和病了,多年的勞累,加上心中的鬱悶,一連幾天都沒有上朝。英和躺在床上,迷迷糊,夢到了海運,夢到了海船,但那海船卻開不動,……這船怎麼是兩江總督署西花園內的不係舟啊!?”
英和想到了與陶澍在西花園的高談闊論,想到了西花園的曾經留下足跡的名臣大吏,想到了自己還給西花園起了個“煦園”的名字。……英和自歎生不逢時啊!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構想,振興國家的舉措。
秀兒也病了,多年相夫教子、辛勤持家,早已落下了病根,為了照顧夫君,秀兒放棄了許多。兩人躺在病榻上,回味著過去美好時光。
道光即位後不久的一個冬天,大雪襯著紫禁城內的紅磚綠瓦,銀裝素裹,在暖陽下讓人感覺不到冷。英和夫婦奉旨到後宮行家庭禮,英和與秀兒從東華門入宮,英和俊逸瀟灑、風度翩翩,秀兒嫻雅高貴、落落大方,郎才女貌,綠袍紅襖,竟引來了許多人圍觀,交口稱讚,令人羨慕不已。有一位翰林院編修後來就此情景畫了一幅《比翼朝天圖》送給了英和,並題詩雲:“合巹相歡二十年,今朝比翼共朝天。風傳漏刻香車度,日照旌旗彩仗鮮。顧我華簪鳴玉佩,看君盛服耀金鈿。相期偕老粗家處,鶴發魚軒更可憐。”《比翼朝天圖》和《百秀圖》都是秀兒的最愛,兩幅畫放在一起,想到昔日的夫妻恩愛,秀兒寬慰了許多。
過了些時日,英和的病好了許多,秀兒的病卻越來越重。管家想給秀兒補補身子,自作主張地收了一家店鋪的人參。不知怎的,這事鬧得滿城風雨,曹振鏞、穆障阿、鬆筠、尚得勒等人借題發揮,添油加醋,上奏英和縱容家人收受賄賂,貪汙腐敗。
道光帝經不住眾人蠱惑,認為:若非英和平時信任指使,何至狐假虎威,肆無忌憚?怒令撤去英和紫韁,革去太子太保銜、理藩院尚書職務,拔去花翎,降為二品頂戴,貶往熱河任都統。立刻離京就職上任。
秀兒看到因為自己連累了夫君,自責不已,憂鬱加重了病情,不久因病而亡。英和悲痛欲絕,拖著虛弱的身體,離開了京城,心灰意冷地來到承德,出任熱河都統。
初到熱河的英和,情緒低落、憂鬱寡歡。後來,在眾人的安慰下,好了許多,畢竟經曆了太多的官場沉浮,英和也想開了許多,身體和情緒慢慢地都好了許多,寫了幅對聯:“會擺脫原多快活、難顢頇是大便宜”。表明自己灑脫曠達的處世態度,頗具禪趣。
英和已無意仕途,漸漸地迷戀上了承德當地的地方戲——二人轉。
“熱河二人轉”產生於熱河街(今承德市),是在“平地蹺”(地秧歌)的基礎上,吸收了“熱河五音大鼓”、“蓮花落”、“梆子”、“評劇”、“皮影”等藝術營養形成發展起來的歌舞演唱藝術形式。在清順治年間第一次移民時,承德就有“蓮花落”和“蒙古書”,後來又陸續出現了“漢秧歌”、“座腔”、“熱河五音大鼓”、“熱河二人轉”及各類曲藝形式。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以後,睿親王後人運玄在熱河街興起了“世子清音會”,又稱“普天同慶韶音花會”聲名大噪,有力地影響著熱河一帶各類民間藝術的形成與發展。嘉慶年間,受當時戲曲、“八角鼓”、“清音子弟書”發展的影響,分衍出承德所獨有的“熱河五音大鼓”(坐唱)這一新的曲藝形式。後來,它又吸收了“蓮花落”和滿族的“道瓦喇”唱腔及表演手段,同時還吸收了民間秧歌的表演形式,衍化出以“熱河五音大鼓”為基礎的“熱河二人轉”。五音大鼓以坐唱戲曲片段和詩詞為主,以五聲音調譜之,後來又吸收了“太平歌詞”的曲調。表演形式是,樂手們兼唱一角或數角,邊奏邊唱,化入化出:其樂器沿用了韶音花會的花腔鼓、揚琴、阮、箏、琵琶、三弦、雙清、匙琴、提琴(也稱“二弦”)、笛、簫、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