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衡山,回雁峰之上,有一座道觀。
大唐以道教為國教,道觀遍地皆是。衡山雖然偏遠了些,有道觀也並不出奇。但普天下的道觀,或者供奉太清教主太上老君,或者供奉玉清教主元始天尊,或者同時供奉三清——這座道觀卻有些特別,正殿之中,隻供奉著上清通天教主。
道觀裏的道士自稱上清派。
不過雖然名為一派,其實並無多少門人。觀主是一位女道士,名魏華存,號“紫虛元君”,外人多稱為魏夫人,便是上清派的創立者。
魏夫人生於西晉,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自幼學道,靜默恭謹,喜讀莊老,五經百氏,無不披覽。三十七歲出家,手著《上清真經》,來衡山結廬建觀,創立上清派。
隻是自從封神戰敗,截教覆滅,上清教主退隱,在人間的道統也消亡殆盡。如今天下道門各大宗派,都分屬太清、玉清兩脈。魏夫人殫精竭慮,主持上清派數百年,終究也隻能粗具規模,名聲不顯。
這一日,魏夫人召集觀中道眾,講經說法。說法畢,魏夫人目視眾弟子,徐徐道:“我下世已久,昨夜蒙師尊相召,今日當歸。我去之後,爾等當解我深心,精勤精進,弘我上清正法,慎勿放逸。”又手指大弟子陶宏景,命他上前來,在上清教主像前跪下。
一名道童彎腰將手中托盤高舉過頂,盤中有一本經書,紙頁發黃,顯得年代久遠,這便是上清派傳宗信物,魏夫人手書的《上清真經》。魏夫人取過經書,誦曰:“雲篆太虛,浩劫之初,乍遐乍邇,或沉或浮,太上下降,真文誕敷,昭昭其有,冥冥其無。”對陶宏景道:“我去之後,宗門傳法大任,便由你來承當了。”將經書交與陶宏景,陶宏景雙手接過。
魏夫人又將腰間佩劍解下,誦曰:“原夫代天行化,布令宣威,全憑三尺之神鋒,以製神魔之非道。光騰七曜,威攝萬靈,凡有指呼,無不響應。”對陶宏景道:“此劍乃是上清教主所賜,名延康,我今轉賜於你,執掌教門,弘我正法。”陶宏景叩首,道:“弟子必當盡力!”雙手接過佩劍。
魏夫人還歸玉座,口中吟道:“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垂眉閉目。片刻,空中鍾聲悠揚,回雁峰頭異香襲襲,魏夫人頂上泥丸宮一聲輕雷,元氣衝出,現出仙體,高有三丈六尺,相貌衣著絲毫不變,廣袖飄飄,足踏麻鞋,立於空中,神色安閑,向眾人微微頜首,悠然已非塵世之人,真身之下的原肉身紛然四散,化作一片清光,如雲如水,托住魏夫人雙足,冉冉向上方極光絢爛的九霄碧落中飛去。
“恭送掌教真人!”上清派眾弟子齊齊拜倒,眼看魏夫人在天上漸高漸小,終於微微一閃,消失不見。
陶宏景接掌上清派後,將總部遷往茅山,撰寫《上清真誥》,著有《養性延命錄》,編寫《本草經集注》,提倡“遊收虛靜,息慮無為”,上清派名聲大盛,後來唐、宋兩代,曆任掌教宗師都得朝廷封號,或“國師”,或“真人”,茅山上清派名列“經?三山”之一。因在茅山,後世大多便以“茅山宗”或“茅山派”指代上清派,這些都是後話了。
※※※
且說魏夫人現出仙體真身,飛升上天來。天風罡烈,刮麵如刀,魏夫人卻若無其事,衣角飄飄,不知行了多時,在虛空中停住,默默念誦,往前踏出一步,刹那間虛空破碎,景象流轉,已經置身於一片汪洋大海之上,極遠處有一點碧綠微光,做蓮花之形。
魏夫人禦風疾行,不知飛了多時,見前方五色雲起,祥光接天,那點碧綠微光原來是數座海島仙山,如五瓣蓮花,舒展開張,山中樓台掩映——正是碧遊宮。
魏夫人心潮微微激蕩,奔入宮來。諾大一座碧遊宮,空空蕩蕩,寂靜寥落,正殿上一盞微燈如豆,一位道人正在閉目默坐。魏夫人搶步上前拜倒,道:“師尊。”
道人微微抬眼,微笑道:“無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