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話反說的幽默技巧當然不隻可以用到廣告宣傳中,在麵對麵的交流中,這種幽默技巧也有廣泛的使用空間。
丘吉爾為了出席宮殿舉行的演講,超速開車,以致被一名年輕警員逮住了。“我是丘吉爾首相。”丘吉爾不慌不忙地說。“亂說,你一定是冒牌貨!”警官這麼一說之後,大英帝國的首相謝罪了。他說:“你猜對了!我就是冒牌貨!”
這麼一來,警官麵露微笑,放過了這位世界上著名的偉人。
丘吉爾在一本正經表明身份的時候,被警官懷疑。然後,他就換了一種方式,正話反說,這樣反而使警官摸不清虛實,使得警官抱著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放過了他。
當我們需要表達內心的不滿時,也可以使用正話反說的幽默技巧,讓別人聽起來順耳一些。
傑克(Jack)和他的情人想喝咖啡,但端上來的咖啡差不多隻有半杯,這時傑克笑嘻嘻地對咖啡店主人說:“我有一個辦法,保證叫你多賣出三杯咖啡,你隻消把杯子倒滿。”
傑克巧妙地運用正話反說的幽默來表達失望感,卻不致給對方帶來難堪。也許傑克並沒有喝到滿滿一杯咖啡,但傑克一定會得到友善、愉快的服務,咖啡店主人或許還會請傑克下次再光臨該店。
這種正話反說的幽默技巧不僅被人們廣泛使用,其實古人中的智慧者很久以前就已經能夠成熟運用這技巧了。
秦朝的優旃是一個有名的幽默人物。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擴建禦園,多養珍禽異獸,以供自己圍獵享樂。這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大臣們誰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這時能言善辯的優旃挺身而出,他對秦始皇說:“好,這個主意很好,多養珍禽異獸,敵人就不敢來了,即使敵人從東方來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們頂回去就足夠了。”秦始皇聽了不禁破顏而笑,並破例收回了成命。
優旃的話表麵上是讚同秦始皇的主意,而實際意思則是說如果按秦始皇的主意辦事,國力就會空虛,敵人就會趁機進攻,而糜鹿用角是不可能把他們頂回去的。這樣的正話反說,因為字麵上讚同了秦始皇,優旃足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義,又促使秦始皇不得不在笑聲中醒悟,從而達到了他的說服目的。
細微處見幽默
近來人們常說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的學問被廣泛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如果我們想自我調侃或諷喻他人,也可以大膽運用“細節”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細節”法就是要求人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在對問題或事件的推理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漏洞,特別是從反麵去發現一些細微的漏洞,然後把那些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當作立論的出發點。“細節”法的特點是把一個極其微小的可能性引申成現實,盡管最後並不一定能防止對方提出的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
一個名叫王強的病人問醫生:“我能活到90歲嗎?”
醫生檢查了王強的身體後,問道:“你今年多大啦?”
王強說:“40歲。”
“你有什麼嗜好嗎?比如說,喜歡飲酒、吸煙、賭錢、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煙、喝酒,更討厭女人。”
“天哪,那你還要活到90歲幹什麼?”
本來病人的期待是戒煙、戒酒和少親近女人能得到醫生肯定的評價,結果卻恰恰相反,醫生反而把這“煙、酒、女人”當成了生命的意義所在,否定了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歲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上述的種種嗜好,即使活到90歲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這個事例中,醫生就是運用了“細節”法,從病人沒有任何有關“煙、酒、女人”的嗜好這個細節提煉出“沒有愛好,生命就沒有意義”這一個觀點,並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運用“細節”法還可以通過從事件的反麵發現細微的漏洞來製造幽默。
有一天,蕭伯納收到英國著名女舞蹈家鄧肯的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信中說,如果他倆結合,生個孩子,那對後代將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樣的腦袋和我這樣的身體,那將多麼美妙啊!”
在回信中,蕭伯納表示受寵若驚,但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好意。
他說:“那個孩子的運氣可能不那麼好。如果他有我這樣的身體和你那樣的腦袋,那可就糟透了。”
女舞蹈家信中寫到如果他們兩個人結合,所生的孩子會同時具有他們兩人的優點,而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產生這種結果的幾率本來就不大。蕭伯納則成功地運用了“細節”法,從反麵鑽空子,把另一種也是很微小的可能性當成立論的出發點,讓對方的期待落空,以幽默的方式來表達女舞蹈家想法的孩子氣和荒誕性。在這裏,蕭伯納幽默地把自我調侃和諷喻他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糊塗中的幽默
莎士比亞在其著作《第十二夜》中,讓主人公薇奧拉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因為他很聰明,才能裝出糊塗人來。徹底成為糊塗人,要有足夠的智慧。”
智慧有時就隱藏在假裝糊塗的幽默中。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處理不好著實使人尷尬萬分。遇到這類情況時,想要化解難堪,不妨假裝糊塗,幽默應變。下麵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的一個“糊塗”故事。
普希金年輕的時候經常參加貴族們在家裏舉辦的沙龍,不過,那時候的他還不是很有名氣。有一次,在彼得堡一個公爵家裏舉辦的舞會上,他邀請一位年輕而漂亮的貴族小姐跳舞,這位小姐十分傲慢地說:“我不喜歡兩個人一起跳舞。”普希金微笑著說:“對不起,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在懷著孩子。”說完,很有禮貌地鞠了一躬。
普希金用假裝糊塗的辦法巧妙地回擊了無禮的貴族小姐,使自己體麵地下了台。類似上麵這種突發情況下的假裝糊塗,其實是一種高超的機智應變的手段。我們再看看下麵的這位女導演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段的。
一次,拍完電影,演員們都去浴室洗澡了。這時有人給女主角打來緊急電話,導演慌忙去叫。
片場的三間浴室是給明星專用的,一進門是更衣室,裏麵才是浴室,如果人在裏麵洗澡,外麵叫是聽不到的。
導演不知道女主角在哪間浴室,情急之下推開了第一間浴室的門,哪知道卻看到男主角光著身子對著門站在噴頭下衝洗。
男主角的動作停頓了一下,女導演急忙轉身,並趕緊把門關上。
“哦,對不起,李萍小姐!”
導演立即喊出了另一位女明星的名字,室內的男主角也燦然一笑。
這位女導演故意以假裝看錯了人的糊塗做法,既不使男主角感到難堪,更使自己擺脫了尷尬。
幽默感的缺乏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直截了當的就事論事,而實際上,如果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直接向他人道歉或對他人進行反駁,隻會使自己更加難堪,適當地裝裝糊塗,幽默一下,反而能夠巧妙地解決問題。假裝糊塗的妙處就在於對真、假、虛、實的靈活運用,有時候盡管自己很清醒,還是裝作糊塗來迷惑對方,就能巧妙試探出對方的真正意圖。
兩個陌生人在別人的介紹下約會。小姐問先生:“你有奔馳嗎?”先生搖搖頭:“沒有。”“你有洋房嗎?”“沒有。”小姐訕笑道:“那麼,看來我們也沒有緣分!”
先生無可奈何地起身,自言自語道:“難道非要我把寶馬換成奔馳,把200平米的別墅換成洋房嗎?”
這位先生的糊塗裝得真是有水平,聽完這位先生的“自言自語”,小姐一定會後悔自己有眼無珠,同時也會為自己嫌貧愛富的勢利心感到無比羞愧。
故作“癡呆”所表現出的幽默是智慧的產物,因為它往往對一些人所共知的或簡單易懂的現象作出荒誕的解釋或發揮,將人引向另一個不易想到的荒唐的思路上。
你不妨在適當的時候給你的朋友來點糊塗的幽默,你朋友臉紅,你可以建議他少吃點蘋果;你朋友臉黑,你就建議他少吃點窩頭。你越是把不可能的事情湊到一塊,就越能顯出了你的“癡呆”,你的可笑,你的幽默和你的智慧。
偷換角色中的幽默
偷換角色,就是故意將所指對象由自己換成他人,或者在明確理解對方所指對象之後,另外虛構一個不同於對方原本所指對象的新對象,不過這個虛構出來的新對象,要求用對方的話也能解釋得通。然後把這個虛構的對象假想為真實對象,對它說出你幽默的話語,這樣就會具有很強的幽默效果。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
在湖南的一個小山村裏,人們都來為一位99歲高齡的老人慶祝生日,村長也來為這位老壽星捧場。他很自豪,因為在他的村裏出了這麼一位遠近聞名的壽星。他高興地向老人道喜:“老伯,我給您拜壽了:希望明年還能給您慶賀百歲大壽!”
老人故作嚴肅地打量了村長一番,然後說:“為什麼不能呢?你的身體好像還挺結實的嘛!”
這位老壽星就巧妙地運用了偷換角色的幽默,本來村長讚美老壽星的身體好,老壽星卻把所指對象由他自己換成村長,從而造成一種幽默效果,可見他雖已將近百歲,幽默之心未泯!
我們除了能將所指對象由自己換成他人,還可以通過聯想或想象把角色偷換到第三者身上,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兩位老人在一家位於海邊的療養院修養,他們的身體都很虛弱。
一天早晨,一位名叫王剛的服務員陪他們在海灘散步。這時,一隻海鷗從高空飛過,拉出的一團鳥屎正好落在其中一位老人光禿禿的頭頂上。
王剛見了,忙關切地對老人說:“請待在這兒別動,我回去取手紙。”
就在王剛匆匆奔向他們的住所時,這位老人指著他的背影,對另一位老人說:“這個笨蛋!等他取來手紙,那隻海鷗至少已經飛出一公裏了。”
這位老人也真夠幽默的。明明服務員是拿手紙給他擦頭上的鳥屎,他卻說成給海鷗擦屁股,把角色從自己轉換到“第三者”海鷗身上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偷換角色的幽默故事。偷換角色,把自己表現得好像理解力很差,而實際上是大智若愚。
在大多數情況下,以溫和友善的話語來代替抱怨和指責,就可以使你得到比較周到的服務,包括餐館做的菜不如人意,商店出售的商品質量有問題等情況。不過在特殊情況下,比如你去住旅館,而旅館又客滿了,你怎麼才能讓自己得到滿意的服務呢?相信下麵一段對話會對你有所啟發。
有一次,安德魯到一家旅館去投宿,旅館職員說:“對不起,我們的房間全部客滿了。”
安德魯問:“假如總統來了,你們可有房間給他?”
“當然有!”職員說。
“好。現在總統沒來,那麼您是否可以把他的房間給我?”
結果是安德魯得到了房間。
上麵故事中,安德魯虛構了總統這個角色,然後巧妙地把總統這個角色偷換成自己,讓旅館職員完全沒有理由拒絕他入住旅館。可見,偷換角色的幽默技巧不僅能起到營造幽默氣氛的作用,它對我們為人處世還有著相當大的實用價值。利用這種技巧,我們可以對他人進行有力的說服,使別人的態度由否定變為肯定,可以說,它是一張非常有效的處世良方。
借出幽默
在生活中,幽默也可以通過借力的方式產生,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的話來為自己服務,這就是所謂的“借別人的梯子,登自己的樓”。這種方法多用於應對攻擊性的話語。當對方從某一角度、某一方麵對你進行嘲諷、侮辱時,你可以抓住其話語中的某個破綻,順著對方的邏輯推下去,從而得出一個令對方無地自容的自然結論。這樣既能使自己脫離困境,又能給對方有力的回擊。下麵就是一個典型的“巧借人力,順勢而為”的幽默故事。
有兩個貴族青年,騎著高頭大馬在路上趾高氣揚地行著,迎麵走來一位駝背的老婦人,手裏牽著兩匹瘦骨嶙峋的小驢子。
兩位年輕人打趣地向老婦人“致敬”:“早安,驢媽媽。”
“早安,我的孩子們!”老婦人答道。
老婦人巧妙借用對方話中的“驢媽媽”這個詞語,順其之勢,取其神髓,再把自己要說的話經過刻意地加工,平和而又幽默地回擊了兩個貴族青年的侮辱,在和緩的氣氛中,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又對兩個貴族青年予以溫和的批評和教育。
“巧借人力,順勢而為”的關鍵在“借”和“順”兩個字上。首先要在別人的話語中發現可借之物,把握其內在的精神,然後順著這種內在的精神,運用可能前後並不協調的話語,表達出乎對方意料的意思,幽默也就輕鬆產生了。我們來看達爾文是怎樣運用這種技巧的:
有一次,達爾文應邀出席一次盛大的晚宴。宴會上,他的身邊正好坐著一位年輕美貌的小姐。
“尊敬的達爾文先生,”年輕美貌的小姐帶著戲謔的口吻向科學家提問,“聽說您認為人類是由猴子變過來的?”
“當然不是,我所指的是古代的猩猩。”達爾文聳了聳肩膀說。
“是這樣啊!那麼我也應該是在您的論斷之內的吧?”小姐問。
“那是當然!”達爾文望了她一眼,彬彬有禮地回答,“我堅信自己的論斷。不過,您不是由一般的猩猩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猩猩變來的。”
美貌的小姐還不肯罷休,她又以自己的容貌為題材,想再次為難達爾文一下,她說:“猩猩的臉也能變得這麼美嗎?”
達爾文卻借她的美貌作出回答:“當然不是所有猩猩的臉都能變得這麼美,自然是迷人的猩猩才能變成這樣。”
達爾文從對方的話語中成功地找到了可借之物——“美”和“美貌”,然後緊緊抓住這兩個要素,順著小姐的話進行幽默的回答,從而巧妙地維護了自己的進化論,而又未失紳士風度。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流氓地痞找岔或者偷、搶我們的東西,這時候如果我們孤身一人,無人相助,就可能發生危險,尤其對於女性朋友,更是要多加小心。在被流氓之類糾纏之時,如果你能急中生智,幽默一把,就很可能順利借得人力,從而擺脫他們的威脅。下麵是一個女孩憑借幽默和機智擺脫無理糾纏的故事:
晚自習後,一個女學生在教室裏被幾個流氓學生糾纏,她踉蹌地奔出狹窄的教室,跑到外頭,一麵拔腿狂奔,一麵大聲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