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紅色資本家”霍英東——義薄雲天贏得身前身後名 4.戰時偷運掙得第一桶金
雄鷹飛得很高,在於它始終有遠大的誌向,所以有了蒼勁的羽翼,遼闊的視野。霍英東的誌向並不在幫母親從事駁運生意,他在等候、尋找機會,謀取更大的成功。很快,機會來了,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朝鮮戰爭。
1950年,隆隆的炮聲在鴨綠江邊響起,中國人民為了保家衛國,與美帝國主義展開了一場大戰。當時,美軍出兵朝鮮半島,支持李承晚政權,攻打金日成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軍隊。南北朝鮮之間的戰爭爆發不久,中國就派誌願軍入朝,與朝鮮軍隊並肩作戰,抗擊美軍。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找到了製裁中國的“借口”。195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實施全麵禁運,“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不許運往共產黨中國”。
1951年5月18日,在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的操縱下,第五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對中國實施全麵封鎖禁運的決議。之後,有43個國家接受了這一決議,並且積極地加以實施。1951年6月16日,英國就此采取措施,禁止13大類物品從英國或英屬地(包括它占領的香港)輸往中國。
結果,內地民眾和援朝部隊所需的一些物資就嚴重短缺了。於是,中國方麵做出了適應的調整:貿易方向和工作重點轉移到華南,要求華南財委組織有關部門,團結私商,利用香港作跳板,多做小宗買賣,解決國內及朝鮮戰場的物資短缺問題。
朝鮮戰爭一爆發,香港的窗口作用就充分體現出來。一些商人瞄準機會,趁機與內地做生意,偷運一些適時的物資到內地去。對此,精明的霍英東憑借靈敏的嗅覺,很早就聞到了商機,於是開始了從事貿易發財的冒險之旅。
當時,霍英東和其他商人是怎樣從中漁利的,隻有當事人最清楚,具體細節恐怕已經無人知曉了。不過,有人曾經專門就這件事詢問過霍英東,當時他做過這樣的描述。
“講來講去,還是市場經濟,在商言商。比如船用的柴油,禁運一開始,一些公司就停止供應柴油。我是做船運生意的,時常有些柴油剩餘,於是就運到澳門。那是小生意,載一船柴油隻賺幾百元港幣,做了一年才賺了1萬多元,但已經很高興了。到後來,內地需要大量物資,比如藥品、膠管……差不多所有的物資,我們都經手。
“這段經曆,在1997年前我都不想過分宣傳。但有一條,當時,我們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用快艇運貨,因為我們運的大多是一些粗重的物資,如厚鐵皮、鐵板、膠管,快艇根本裝不了多少東西。而且我們也是取合理、公道的方法。你知道,與內地做生意、打交道,如果有些東西不公道,就會有人說你發‘國難財’、‘搶購物資’——罪名可以由人講。我有我的原則。當時,有些人賣西藥,有些是假藥,有些是過期藥,或者沒有消毒膜,這是傷天害理的。”
有人說,霍英東在朝鮮戰爭時賺了100多萬,這在當時的確是一筆大數目。不過,霍英東卻一再強調,那是他幾年間賺來的,而且他當時每天隻睡幾個鍾頭,賺得也是辛苦錢,甚至是賣命錢。還有,他當時更多的是賺錢的膽略,而賺錢的技巧根本不成熟,所謂發國難財的奸商之說並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