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鯊膽大亨”鄭裕彤——從珠寶大王到地產大亨 2.周大福的金不“煲水”(1 / 2)

第六章“鯊膽大亨”鄭裕彤——從珠寶大王到地產大亨 2.周大福的金不“煲水”

◎變革公司經營模式

1946年周至元派女婿鄭裕彤到香港開分店,當時他拿著兩萬元現金,以及24兩黃金來港,選址皇後大道中148號,成立周大福金行。

到1956年,鄭裕彤到港發展已屆10年。經過鄭裕彤的銳意進取、苦心經營,周大福的規模擴大了許多,先後在九龍旅遊區和銅鑼灣商業區增設分行。

周至元由坐鎮澳門總行改為坐鎮香港,最早一間分行升格為總行。周至元隻主持重大事務決策,日常經營全部交女婿鄭裕彤打理。

這一年,周大福另一位周姓股東年事已高,便把所持股份讓予鄭裕彤,頤享天年。至此,周大福實際上已經是鄭裕彤獨掌大旗。

1960年,鄭裕彤突破古老金鋪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一班舊同事組建周大福珠寶有限公司。這是香港金飾珠寶行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這一創舉,成為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新型經營模式,改變了資產總裁獨有的傳統投資形式,構建了老板和員工資產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現代企業模式,受到同事們熱烈讚同,士氣因之大振。

周大福改組為有限公司,適逢其時,資本金大大擴充,還獲得恒生銀行董事局主席何善衡的貸款保證。那時的銀行業,英資銀行處於壟斷地位,彙豐、渣打、有利等銀行隻貸款給洋行及少數華資大公司。恒生銀行專做華資公司的業務,它物色經營狀況良好、有潛質的華資公司為貸款對象,周大福便是其中之一。

周大福總行設在中環皇後大道的華人行裏,分行則設在香港九龍、銅鑼灣、灣仔及澳門等地,共有11家之多。各分行不像老式金鋪的分店,隻要招牌幌子同一名稱即可。周大福的總行分行,采取現代連鎖店的形式,不光是名稱統一,門麵、鋪位、裝修、擺設、款式、價碼以及店員的衣飾服務等,都要統一。

西方管理學家曾說過一句話:“非創新,即死亡”。變革公司經營模式,就是所謂的“創新”,創新意味著變革、發展;意味著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新組織、新觀念、新思想等不斷出現,這是未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也是其永恒的主題。

◎首創9999金

當時,香港的金鋪數不勝數,做金飾的業主大多克勤克儉,競爭十分激烈。然而鄭裕彤引起同業巨大反響及震動的,是他首創的“九九九九金”。

考慮到一般金鋪的黃金成色都是99%,即九九金,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鄭裕彤決定首創推出四條九(即含金量99.99%)足金,較三條九金(即99.9%)含金量更高,雖然立即顧客盈門,可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每賣出一兩金,都要虧幾十塊。

但是,鄭裕彤卻力排眾議,他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免費廣告,虧就是賺,雖然成本一定會高出幾十萬。但權當把這幾十萬當做廣告費。過了兩年,果然不用做宣傳,周大福鑄造的金飾各家店都爭相取貨。

鄭裕彤後來回憶說:“周大福一開始是賣99金的。但當時市場上很多商家把94、95的黃金都當成99金來賣,這種情況下,買家對真正99金的信心也就不是很大了。所以我提出,我們不要做99金了,要做9999金,跟他們拉開距離。大家都反對我,說99金已經很強了,還做什麼9999呢,如果做9999,一年會少賺很多的錢。”

九九九九金的成功,既為周大福帶來豐厚的盈利,更為他帶來良好的信譽。顧客皆說周大福的金不“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