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領帶大王”曾憲梓——“正合奇勝”的經營之道 6.經商的“矛盾論”與“實踐論”
◎一切從實際出發
成功人士大多愛引經據典創建其商業經營的理論根基。曾先生在求學期間曾通讀過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實踐論》。步入商界以後,他便使用辯證的、唯物的邏輯思維方法,分析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將辯證法這個真理在商海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1973年,香港經濟大滑坡,各大百貨公司為了保存實力,大都采取定額進貨的方法減少入貨量。而曾先生卻抓住了看似險灘的曆史機遇,開辟了金利來產品專櫃銷售的經營模式,金利來從此興盛起來。曾憲梓先生因勢利導,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從此更加順利地走上了成功道路。除了矛盾論的觀點外,同時他還堅信隻有親身實踐才有最終的發言權,始終奉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物主義觀點。
曾先生認為,一個公司、一個企業家,所有經商的過程,實際上都是與人打交道的公共關係的過程。他曾經說過:真誠是結交好朋友的關鍵,擁有一個對自己事業發展極為有幫助的朋友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好事,這種好的機會應該善於把握。
在生意剛剛進入正軌的時候,曾先生結識了幾個香港知名大百貨公司主管進貨的朋友,交往中他並沒有一上來就推銷自己生產的領帶,而是憑著真誠和熱情先和他們建立良好的個人友誼,樹立誠實守信的個人信譽。日久見人心,在友誼的催化下,雙方建立了穩固的商業合作關係。
曾先生非常注重立足長遠,決不急功近利,貪圖一時之快,而是把短暫的、偶然的商業行為放在一個非常宏大的“人”的背景下來培育,把經商的思想上升到人文的高度,充分展現了現代公共關係學中極力倡導的人的魅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曾憲梓從來不開期票,由自己支配定貨到達的時間,在進貨過程中也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是曾憲梓一開始做生意的時候給自己定下的不盲目進貨、不開期票的原則。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則,才使得曾憲梓的生意一路一路穩步前進、取得成功的。
他不僅要求自己同時也嚴格要求自己的員工,萬事以和為貴,而且規定公司員工在定貨的時候,絕對不能自以為是買方市場,就傲慢無理、高高在上。
所以直到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曾憲梓與這些歐洲廠家都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係。
在大家互相信賴的前提下,曾憲梓到歐洲廠家定貨,融洽的人際關係使得他十分順利地取得了與眾不同、穩中求進的定貨方法。
這時候,他給自己定下的原則是定貨時必須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這個原則具體來說便是如果曾憲梓一年之中一共要訂購價值一百萬的貨品,一年之中十二個月內,曾憲梓的習慣做法就是分三批入貨,也就是三次進貨。
根據曾憲梓劃分,第一批貨價值三十萬、第二批貨價值也是三十萬、第三批貨價值四十萬。
首先是第一批價值三十萬的貨,在曾憲梓看來,無論市場的好壞,這一批貨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