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馮國經,馮國綸——“供應鏈管理”稱霸商界 3.“輕資產營運”與供應商管理(1 / 2)

第八章 馮國經,馮國綸——“供應鏈管理”稱霸商界 3.“輕資產營運”與供應商管理

◎維持企業高度彈性

“輕資產”是利豐維持企業高度彈性的核心之一。傳統的企業一般都信奉“重資產營運”,過去許多管理學家和企業家都認為透過大量投資興建工廠和生產設備,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但現在很多例子證明,由於投資基礎不斷增加,投資收益率出現下降的趨勢。在現代的市場環境中,“重資產營運”戰略的缺陷在於過分強調規模效應,忽視靈活多變的營運模式,忽視市場和客戶有可能發生重大改變和缺乏創新的驅動力。故此,雖然資產龐大,但企業效率反而下降。

利豐集團則在商業實踐中,反其道而行,用輕資產策略維持了企業的高度發展和高效前進。利豐用最少的資本,生產最多的產品,以提高資金的回報率。策略是將資產性的投資減至最低,將有限的資金用於營運,著眼於創造利潤,以改善投資回報。

哈佛商學院曾對利豐的供應鏈體係進行研究,認為利豐的“輕資產的營運”模式是它成功的因素之一。利豐貿易的營運體現了輕資產的策略。這種營運模式的好處是不用將巨額資金投在廠房、機器等固定資產上,而把資金用於擴大營業規模,務求以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生意,做最佳的投資。例如,把投資用於發展可以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的信息技術,或把投資於員工培訓,使員工具備集團業務增長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另外,輕資產的營運模式能更靈活地適應市場的經濟或政治環境轉變而調整經營策略,不會受固定生產設施的束縛而影響投資及經營決策。

◎共存共榮

利豐集團的供應商管理策略獨具特色,那麼,什麼是供應商管理呢?

供應商管理,是在新的物流與采購經濟形勢下,提出的管理機製。供應鏈環管理環境下的客戶關係是一種戰略性合作關係,提倡一種雙贏(Win-Win)機製。從傳統的非合作性競爭走向合作性競爭、合作與競爭並存是當今企業關係發展的一個趨勢。

利豐在長期的商業實踐中,在卓越領導人的領導下,總結出四點在供應商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策略:

(1)控製訂單,使訂單量占供應商產能的30%~70%。這樣,一方麵可以使利豐成為供應商舉足輕重的客戶,另一方麵又不致使供應商完全依賴利豐。

(2)協助供應商升級。因為利豐的客戶群廣泛,供應商與利豐合作,有機會從製造低檔產品升級到製造高檔產品。

(3)提供金融及技術支持。利豐願意與供應商分擔責任,協助供應商解決其采購和生產的問題,必要時還會向供應商提供信息技術及融資來推動生產。

(4)進行日常監控。利豐的質檢員經常直接進出工廠,檢查供應商是否嚴格按照利豐客戶的標準進行生產。利豐設立了一套供應商守則,其遍布全球的認可供應商均須遵守。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上述對供應商的管理方法十分有效,但真正令供應商樂意與利豐合作,結成戰略聯盟的,則是利豐長期一貫的誠信經營及與夥伴共存共榮的精神。

【創富經】讓利供應商,使其工人具有靈活性

怎麼管理供應商?從理論上來講,可能和很多公司的外包做法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瑪莎百貨,或沃爾瑪,它們相對來說是供應商比較少的,它們可能是希望盡可能從供應商那邊壓榨成本。

利豐的成本完全不一樣,“我們把自己看做在這樣一個鬆散連接的網絡當中的中心位置,我們不會想拿走它們的100%,30%~70%就可以了。這樣供應商也可以開發出新的想法並不斷改進,不然那裏的工人也會失去靈活性。”馮國經分析到。

供應商管理指標體係包括七個方麵:質量(Quality)、成本(Cost)、交貨(Delivery)、服務(Service)、技術(Technology)、資產(Asset)、員工與流程(PeopleandProcess),合稱QCDSTAP,即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前三個指標各行各業通用,相對易於統計,屬硬性指標,是供應商管理績效的直接表現;後三個指標相對難於量化,是軟性指標,但卻是保證前三個指標的根本。服務指標介於中間,是供應商增加價值的重要表現。前三個指標廣為接受並應用;對其餘指標的認識、理解則參差不齊,對其執行則能體現管理供應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