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審勢篇 4.廢後風波,鐵腕平息——關鍵時刻先發製人
當上皇後的武則天,在李治心中再也不是那個善解人意、溫柔乖巧的妻子了。她的眼中閃爍著對權力的渴望,甚至開始監視起高宗的行動來。這時的武則天就像當初的長孫無忌一樣,讓高宗感到帝王的權威受到了限製。這種讓他很不舒服的感覺,在經過長期的發酵之後,終於在一次厭勝事故中爆發了,他在上官儀的慫恿下,打算廢掉皇後。那麼,得知這一消息的武則天是怎樣化解這次危機的呢?
由於高宗身體的原因,使武則天開始真正接觸到國家的最高權力,並且樂在其中。在她的權力欲望越來越膨脹的過程中,高宗的心理也漸漸起了變化。當他發現原本善解人意、溫柔乖巧的其中,已經在朝中培植了一股和自己抗衡的勢力的時候,他的內心開始失去了平衡。皇帝的心理變化通常是政權走向的風向標,當李治的內心失去平衡的時候,有一個人正好撞在了槍頭上,這個人就是武則天的心腹李義府。
李義府由於在擁立武則天的過程中表現出色,被委任為中書令,並且極力攛掇武則天修《姓氏錄》,可以說是武則天的左膀右臂。這個人的文采很好,但品性極差。當初他投降武則天的原因就是幹了壞事,被長孫無忌抓住了把柄。如今,他成為武則天的心腹,又舊病複發,而且膽子越來越大,幹了不少仗勢欺人的事。
他以為仗著武則天庇護,就能夠用享富貴,甚至連高宗都不放在眼裏。所以,當他再次惹出亂子時,被惹怒了的高宗便將他及其家人繩之以法了。雖然他劣跡斑斑,但對武則天是忠心耿耿。因此他的死去,是李治與武則天矛盾的開始。
由於武則天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後宮進行了一些改革,使得身為皇帝的高宗過起了一夫一妻的生活。所以高宗皇帝整日鬱鬱寡歡,難開金口,日子過得非常冷清寂寞。而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由於能自由出入宮禁,不受宮廷宵禁的限製。皇帝和皇後同桌進餐時,她又常陪侍在左右,而且她雖已年過40依然楚楚動人,風韻猶存。所以,天長日久,苦悶彷徨的高宗不禁對她產生了愛戀。據後世傳說,太子賢就是韓國夫人所生。
而韓國夫人的女兒小賀蘭氏,也正是花季年華,生得嬌小風流,惹人憐愛。苦悶中的高宗便常找她們母女聊天,總覺得可以在她們那裏得到家庭的溫暖。武則天的眼線遍布中國皇宮,得知此事的她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對於姐姐和外甥女一如既往,熱情有加,對高宗更是隻字不提。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韓國夫人卻突然離去地死去了。韓國夫人一死,高宗情緒很壞,他便聽信了皇後害死韓國夫人的傳言,心中惱恨武則天。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就像當初的長孫無忌一樣,讓李治感到自己的帝王權威被限製,這種感覺讓他很不舒服。
而武則天自從殘害了王皇後和蕭淑妃以後,經常夜夜做噩夢,嚴重地影響了她的休息和身心健康。為了驅逐王皇後和蕭淑妃的幽魂,她便召來道士郭行真,為她作法祈禱。一連三天她都和郭行真兩人在寢宮中,不許任何侍女和宦官入內。
這時,有一個名叫王伏勝的宦官,向高宗告密,說皇後私召道士郭行真出入宮禁,行厭勝術。正因韓國夫人的死而惱恨的高宗,聽後大怒,身為一國的皇後,竟敢違背聖意,破壞男人不能進宮的規矩和傳統。再說宮中早就明令禁止巫術,可以說武則天這次的做法是徹底刺激了李治的憤怒情緒,他越想越生氣。
於是,他便把西太侍郎上官儀找來說:“近來皇後的態度越來越傲慢,也常常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這一次又沉溺於厭勝之中。她明知道這是國法所禁令的,卻目無聖意,朕已無法再讓她做皇後了!”
這個上官儀是個典型的文人,他平時就有些恃才傲物,招致一些同僚的厭惡。這次高宗來找他商量,他覺得皇帝這麼看重自己,一定要盡心盡力為皇帝排憂。於是他連鬥爭形勢都沒有看清楚,就極力跟李治說“皇後驕橫,天下共怨。以臣之見,莫如將她廢掉,以安人心,永保社稷。”
本來李治和武則天隻是夫妻之間的吵架,李治雖然對武則天最近的表現不滿意,但兩人的矛盾也沒有達到要廢後的地步。其實,李治是想教訓一下皇後以示天子的威嚴,沒想到上官儀上來就說這麼一番話。這讓他有些始料不及,於是頭腦一發熱,就讓上官儀起草廢後詔書。由於上官儀的文思快,又一直對武後不滿,因此很快就擬好詔書,列舉了武後十多餘多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