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理智篇 5.偏激勸諫,痛貶治臣——拿得起,放得下(1 / 3)

第十一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理智篇 5.偏激勸諫,痛貶治臣——拿得起,放得下

雖然說“忠言逆耳利於行”,但如果言語過於偏激,還是讓人難以接受的。魏元忠是武則天晚年的一位治臣,他文武兼備、敢說敢為,在武則天的宰相中,實為上品。尤其是當狄仁傑、婁師德等宰相去世後,他在武周王朝的中樞班子裏,已是首輔地位了。雖然他對武則天忠心耿耿,然而卻遭到了武則天的貶斥,這跟他剛直的性格不無關係。那麼,究竟是什麼事情讓武則天如此動怒呢?

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宋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縣南,在為太學生時,由於他性格剛直,不以舉薦為意,多年未得征用。不過,他的確是一位卓有軍事才能的文人,隻是比當時的婁師德、裴行儉稍遜一籌罷了。

儀鳳年間,吐蕃侵擾,魏元忠向朝廷投密信言事,長篇數千言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他曆數前朝治亂與君主用人的關係,也大膽地指出本朝用人和賞罰得失,尤其論述了對吐蕃作戰的應有方略。

他那大氣磅礴的議論以及具體可行的方略,得到了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任命他為秘書省正字之職,人值中書省,以便隨時召喚。不久,提拔為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

在平息的徐敬業叛亂時,武則天讓他擔任李孝逸軍的監軍。武則天的確是知人善任,他果然很好的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給李孝逸獻計無不成功。平亂軍之所以能不失時機地進軍,並且迅速取得勝利,和魏元忠的獻策不無關係。魏元忠表現了他非凡的軍事天才和果勇的作風,為這次平叛立下汗馬功勞。

平亂後他因功被封為司業正,不久升遷為洛陽令。當時酷吏橫行,他先後數次遭到陷害,麵對死亡他仍然神色自若,毫無害怕之意。幸運的是,他每次在危機關頭,都被愛才的武則天救下,流放一段時間後,又被召回重新任職。

女皇對他累被牽進重案非常不解,便問他其中的原因。他委婉地回答女皇,身為頭鹿,酷吏欲烹為美羹,故受害,武則天聽到後悔不已。

聖曆二年,武則天提升他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並命他檢校並州長史,任天兵行軍大總管,以阻突厥。再遷升為左肅政台禦史大夫,檢校洛州長史、同鳳閣鸞台三品,此時,魏元忠已成為出將入相的樞垣。

由於他性情剛烈,疾惡如仇,敢說敢為,與狄仁傑、婁師德等相比較,缺少了他們的機智和通融,因此治理政務軍務、對上對下,威嚴剛猛,無法緩和通諒。此時,狄仁傑等首輔大臣去世,武則天對他十分信任,在宰相班子他是最有威信的了。但因武則天寵幸“二張”,他義憤填膺,絕無通融餘地,終於與女皇發生了正麵衝突,幾乎丟掉腦袋。

武則天晚年以“二張”為近侍,宴飲笑鬧,遊山玩水,她的行為自然會遭到正派大臣的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好皇帝應親君子,斥小人,清心寡欲,而為天下立德。

對於武則天寵“二張”之事,狄仁傑等宰相雖也勸諫,卻都有所保留。因為,他們清楚地看到,女皇雖近“二張”,但也親和、尊重大臣,朝中政務委任宰相把持,諸官任事也不許含糊,沒有讓近寵們幹預朝政。整個朝政仍風正氣清,無邪佞之氣。而且,她一邊宴遊玩樂,一邊處理政務,二者相得,並未因寵“二張”而費政務。

此外,雖然武則天晚年,廣建宮宇、喜愛遊樂,卻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國力並未受到多大損失。況且女皇已是高齡老人,高宗已離她十幾年,身為萬乘之君,卻又是孤寡老人,寵幾個男侍,消遣暮年之寂寞,也不算什麼大事。不要說老人已難有男女之歡愛了,就是有又如何? 帝王三宮六院,佳麗千萬,一個大臣還妻妾成群呢,女皇也是皇帝,作為皇帝就不能有幾個男妻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