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過,太空港就建好了。
這是一座外表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建築。四個百米平方截麵、十公裏長的呈十字形的碼頭。它可以停泊數百隻小中型船,數十隻大型船、四艘巨型船。碼頭裏麵是中空的,鋪設兩條軌道,有軌道列車作為外星來客的交通工具。
中間部分則是生活區了。這是一個邊長兩千米,高一百米的方塊,它的內裏有著一個巨大的空間,幾乎占了方塊的一半體積,是太空港的大廳。易曉林看著阿爾特洛斯細心介紹太空港時投影出的三維模型,開始很不理解為什麼要那麼大的大廳?直到他接待了脾氣暴躁的巨人族,他隻恨這廳還不夠大,不夠他們霍霍。其餘的部分則分為很多細小的區域,能夠適應絕大多數種族的生活區。
它的主體建築是橫插生活區的一棟近十萬米高的大樓,拿地球上的最高建築跟它一比,輸得腳底板都看不到。在生活區以上部分裏,頂端數千米閃爍著一排排漂亮的信號燈,裏麵是空間定位器,進行空間跳躍的飛船,將在它的引導下跳躍至太空港附近。穿過生活區的下半部分的最底端是重力發生器,配合太空港給每位來客配備的斥力發生器,可以調整為穿戴者最適應的重力。接著一截便是核電站,對先進的外星文明來說,核能源已經發達到人類想象不到的程度,甚至小型飛行器上也可以搭載核能。它提供的電能和熱能供應整個太空港綽綽有餘。大樓中間部分是近六千米長的一截,就隨太空港的發展自由應用了,不過現在暫時充當倉庫使用。
在太空港各個部位,都有帶小型太空引擎的模塊,雖然不能讓太空港如星際飛船般進行宇宙航行,但作短距離移動、旋轉和規避還是沒有問題的。為了防止速度極快的隕石撞擊,還有數百個可收納小型機關炮的模塊嵌合在外牆模塊裏,最後為了防止地球人發現這個太空港,外牆上還鑲嵌了全息影像模塊和雷達幹擾模塊,能夠投影出虛假影像、幹擾雷達等方式躲避地球人感知。
現在易曉林還不能進入太空港。作為太空港外牆的建築模塊正在填充混合材料,就如同地球上建築灌漿水泥。但水泥是無法與這種填充材料相比的,它無毒無味,強韌逾鈦鋼,抗凍耐高溫,抵抗太空輻射,最牛逼的是它填充時如棉花般呈絮狀,充入配套氣體就凝固成蜂窩般的孔狀固態,抽出氣體時又恢複成軟綿綿的絮狀,可循環使用。
而待外牆灌漿完成,還要向太空港內部空間吹入氣體,調整氣壓和溫度濕度。因為是地球分部,氣體和壓強都參照本土環境,反正外星來客都會自帶維生係統。
當然這些積木般的模塊建築,全都可以擴容。加上太空中沒有重力約束,後期想加多大就可以加多大。無法之地的罪惡之星,開局一個積木建築的太空垃圾回收站,經曆千萬年後逐漸擴大到令人恐懼的恒星級勢力。
在太空港大廳的角落還堆積著數萬個建築模塊和十台工程車,這些都是建成後由商人們來發揮的,就像地球上的農貿市場攤位,我出場地你出租金。
幾十萬個十米立方的方塊,三天時間,十幾個人工,就這樣建成了一個在外星人眼裏的小型太空港,在土包子易曉林眼裏的龐然大物,人類曆史上都不曾出現的奇跡建築。
又等了一天才等到太空港真正竣工,易曉林迫不及待地駕駛龍鷹號,停泊在一條小接駁口上。接駁口像一條蚯蚓可以活動,它微微向上,吸盤式的接口吸緊龍鷹號腹部,艙門打開,易曉林順著樓梯走入港口。港口過道寬大得令人害怕。邊上是人行道,中間有兩條軌道,一台十多節車廂,同樣是建築模塊構成、首尾相接的軌道車靜靜地躺在軌道上。過道頭頂還有一層,是堆放飛船補給的自助商店。
易曉林進了車。裏麵風格同樣實用至上,冰冷的金屬外壁,頭頂還有無數線纜電板,根本沒有絲毫美觀可言。但看在易曉林眼裏,這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硬核科幻風格,喜歡得都要休克了。
軌道車沒有車輪,以電磁懸浮方式行進,七八公裏路程幾分鍾便到了。
在看過阿爾特洛斯的完工簡介後,易曉林已經有所心理準備,但看到實物還是倒吸了一口氣冷氣。
這個巨大的空間,隻能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四周內牆壁的建築模塊,微微發著柔和的白光,整個空間角落都照得清清楚楚,但又略顯陰暗。中間是那棟橫穿的主樓。四周是一圈或大或小的建築群落,都是不同尺寸的外星過客們休息住宿的地方。最大的那一棟建築,甚至頂到了百米的頂端。
“銀河獵人公會建立這個太空港,不是沒有代價的。”阿爾特洛斯道:“它的費用,將以一百年為期,以有息貸款的方式從太空港的運營利潤中抽取。而且在必要時,太空港必需無條件配合獵人公會的一切行動。這些合約裏都有寫明,你也簽名了,我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