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我即聖天(1 / 2)

在世界樹喋喋不休下,易曉林迫不得已深入分析了一下原因。

對於人類來說,很多動物的行為都是不可思議的,人類根本無法做到,那就是因為它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比如魚天生便會遊泳,鳥羽翼成熟便會飛翔,蜈蚣百足,居然也能走得有條不紊。

雲母和它的子級飛蟲也是這樣,讓易曉林看來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在它看來卻如臂使指,遊刃有餘。

世界樹還在一點點艱難地解析著雲母。從發現第一隻雲母到現在,她隻得出飛蟲的腦容量極小,大腦就像遙控車一樣,主要是接收生物信號的功能,因此它所作的任何機動,都是由雲母指揮的。而雲母隨著體型的增大,也確實有數個到數十上百個分腦,用來控製數目眾多的飛蟲,至於雲母的生成,她根本無法做到,隻能通過最笨的辦法,克隆出和野生雲母一模一樣的個體,完全無法做到進行改良。

除了體形比虛空粒子大得多,飛蟲的確可以說得上是現實中的虛空粒子。易曉林好想現在到冥界,抱一抱祂禍煞邪的大腿啊。

對於雲母來說,控製子級飛蟲,就像人類呼吸一般,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和技巧。但易曉林卻如遇到了一個世紀難題。

易曉林並不是生為雲母,他是一個人類,以人類的習性和方式生活了十六年,現在要他突然改變方式,以雲母的角度來戰鬥,何其困難?

好在自己還是有一點粒子控製的經驗的。在經曆了三次失敗後,易曉林終於放下麵子,將意識沉入一個新生的小雲母中。這次,他沒有在急吼吼地飛向天空找野生雲母幹架,而是懸浮在聖城上空。

這隻如蜻蜓一般的小雲母隻有十來米長。和太空雲母不同,它內部的子蟲隻有巴掌大小,一萬多隻,靜靜地伏在雲母之中。

易曉林以雲母的姿態振動著六對翅膀,感受著它身體的結構。雲母雖然極其輕盈,但它骨骼可不脆弱。空心的骨管內遍布著神經束和生物電放射單元,整個雲母就是一個蜻蜓狀的信號發射器。

易曉林控製著一隻子蟲飛出雲母的巨口,在空中盤旋了一圈又飛回。對於他而言,他控製傀儡,傀儡控製雲母,雲母再控製子蟲,通過三次轉折,子蟲在他的控製下運動得並不絲滑。

易曉林思索良久。但始終找不到頭緒。

這時,冥黃聖天終於開口了。

“你始終做不好的原因,隻有一個。”

“是什麼?”易曉林虛心求教。

“那就是,你沒有將自己當成雲母。你甚至沒有去觀察過野生的雲母。”冥黃聖天道:“九龍文明是生物文明,不要用機械文明的概念去理解它。”

“宇宙間所有的機械文明的起源,都離不開模仿和借鑒,而模仿和借鑒的對象中,大多數都是低等生物,非智慧生物。比如人類,飛機模仿的鳥類,船、潛艇模仿的魚類。但機械文明都隻是從表象上模仿,畢竟他們需要的並不是生物,而是生物相似的功能。因此,你看飛機船隻雖然模仿的動物,操控的方式卻是適合於人類的,若讓一隻鳥來駕駛飛機,它會怎麼做?它自然也看不懂人類的控製方式。”

“生物文明的起源,要從基因層麵去了解它。當然,並不是要你像銀白聖天那樣去編譯,憑你的尿性也幹不來這麼枯燥繁瑣的事情。”

“生物的本能,是刻在基因上的。”

“那我應該如何進入到基因層麵?”易曉林不解地問。

“生物與機械智能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冥黃聖天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反問。

“一個有靈魂,一個沒有?”易曉林想了想,回道。

“這是一個很哲學的理由,卻並不是根本的理由。”冥黃聖天微微一笑。

“是什麼?”

“生物的行為,都有限製。而機械體沒有。”

“限製?什麼限製?”

“生物之所以是生物,它們的感覺係統是根本。”冥黃聖天從基本講起:“生物感覺到熱時,會喝水、脫去皮毛、到陰涼處躲避,感覺到冷,會進食取暖、往溫暖的地帶遷徙。感覺到痛苦時,會有應激反應,躲避、反擊。感覺到愉悅時,會迷戀上這種感覺,會試圖一遍遍重複能獲取愉悅的動作。這些,都是生物為了自己身體的安全而做出的保障。”

“而機械體都是從人工智能化後才開始擁有智慧的。它們表現出的情感其實並不是在感覺下表現出來的,而是人為的程序下,對各種不同條件做出的不同反應設定。”

“就算給它們安裝上傳感係統,也需要將對應的感覺編寫出對應的程式,由程式控製機體做出對應的動作,就算再逼真,其實還是虛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