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他便找到了應對之道,那就是給自己的神經纖維外包裹上一層屏蔽膜,雖然還會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效果,但他同時將小青龍屏蔽,到時候中招了,由小青龍及時喚醒便可。
花費了一個小時完成防護,易曉林便轉身看向這個巨大的海膽圓球。
這個海膽圓球就是秦台白指揮整支艦隊的信號傳輸所在。隻要摧毀了它,機械艦隊將會群龍無首。
他舉起拳頭,開始大肆破壞。
海膽雖然巨大,但也經不起易曉林這樣強大的暴力摧殘,隨著空間窗安全邊框的損壞,空間通道也隨之關閉,兩端互相連接的信號流也被阻斷。
還在與己方剩餘生物艦隊戰鬥的機械艦隊,立刻切換到了局域網智能模式,但智能與人工相比,差距遠不止一星半點。
隨著易曉林重新介入戰鬥,並且身先士卒,在一個星期之後,終於完全結束了戰鬥。
但是,他一直提防的女武神卻沒有再次出現,仿佛消失了一般。
整個天龍軍團,隻剩下了一萬艘戰艦。其中損失最嚴重的是知更鳥。它們僅剩下一千不到。
而下山虎也好不到哪裏去,作為衝鋒陷陣的兵種,它們也隻剩下了三千。
剩下六千則是座頭鯨,就連一直在後方輸出火力的它們,也僅在兩成。
這讓易曉林開始思考艦隊類型的多樣性。
對方的機械兵種比己方完整得多。有著強大防禦能力的頑固者、有著極快速度和突進能力的執劍者、還有著超遠射程,火力強大的毀滅者、和攻防兼備、輔助火力的守護者、還有運輸能力強大,能量儲備及運輸功能的吞食者,以及擁有著最強主炮,防禦力、攻擊力一枝獨秀,也是艦隊核心的旗艦獨裁者。
而己方的下山虎,不僅要有防禦艦的強大防禦力,還要兼顧突襲艦的速度和進攻,看上去完美,但若將它全進化防禦,防禦遠比現在強,而全進化速度和攻擊,也遠比現在更像突襲艦。
座頭鯨也是如此。它不僅僅是火力艦,還要兼顧補給艦、運輸艦的功能。
而知更鳥更是身兼數職。不僅要作為座頭鯨的護衛艦,還要充當下山虎的防禦艦,還要臨時當醫療艦、驅逐艦和偵察艦……
所以,它們的損失是最大的。
易曉林根據自己一千萬年中第九個輪回所經曆的星際戰爭,立刻為它們的艦隊進行了補全,構建了幾種戰艦模型。
防禦艦:領頭羊。它擁有一個巨大的羊頭,身體在正麵看時可以完全掩蓋在頭部之後。羊角部分極其誇張突出,向前方左右伸展然後下彎再向上翹起,兩隻角間是密集的骨質柵格,如同一麵巨大的盾牌,這塊盾牌占了麵部比重足有百分之八十。而它的麵龐其餘部分,都覆蓋在數米厚的合金骨質甲殼後。
而它的身體相比頭部小,顯得頭重腳輕,但實際上身體也相當巨大。裏麵有足夠的物質儲備,能夠在頭角的盾牌前填充非牛頓流體盾。
補給運輸艦:孺子牛。除了旗艦外,它們是所有戰艦中體型最大的,擁有著強大的防禦力和內部空間,船體間有著一層厚厚的高能脂肪層,能夠為其它戰艦提供充足的營養和能量。易曉林覺得孺子牛這個名字真的是太適合它了。
護衛艦:地頭蛇。這是一種身長千米的巨型蛇類,它們的機動性非常差,隻能以低速在太空中航行,它們腹部有著強力吸盤,因此它們必需要纏在其它的生物艦身上。每一條地頭蛇,都是一門極其強大而靈活的生物炮,當誰有需要時,它們就會遊到生物艦的身上,進行臨時的守護。行軍時,它們會依附在孺子牛身上。
機動艦:千裏馬。其實與其說它是陸地上的馬,不如說它是海馬。畢竟在太空中,馬蹄再多也沒個鳥用。它的尾後如同章魚般飛舞著上百條觸手,每條觸手都是空心的,空心管道極耐高溫,用來當作噴射生物燃料的推進器。它的速度能在短時間的加速後達到百分之一的光速,極限可至十分之一光速,在戰艦中已經相當了得了。
旗艦:過江龍。在與機械艦隊一次次的戰鬥中,易曉林也發現了當對方將機械戰艦組合成堡壘後,己方將會如同麵對刺蝟般無處下口,還會被它們的組合型態的巨型主艦艦炮攻擊而無法反擊。宇宙生物億萬年的戰爭,戰艦種類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淘汰了一批又一批,但旗艦卻一直存在。
相比母艦,它小了一個級別,相比戰列巡洋艦,它又強上許多。它的存在正好彌補了艦隊的短板,但又不讓長處顯得那麼的突出,它最大的功用,並不是作為作戰指揮的核心,而是它那攻擊距離和威力都遠超一般的火力艦,是艦隊中定軍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