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以貌察人,1分鍾讀懂對方 ?? 2?觀“鼻語”,知內心(1 / 1)

第一章以貌察人,1分鍾讀懂對方  2觀“鼻語”,知內心

人的鼻子有沒有身體語言,學者們看法不一,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

認為鼻子沒有身體語言的理由是,鼻子本身是不能動作的器官,就像耳朵一樣,因此,它們自身不能發出“姿勢”信息,也就不可能有身體語言。至於用手摸鼻子和摸耳朵所發出的信息,應歸為手的“語言”。

事實上,鼻子跟耳朵不同,耳朵確實不會動。就這一點,人不如有些動物,如狗遇到“風吹草動”,就豎起耳朵,這表明有“情況”。人的耳朵是“死”的,它隻能跟著頭動,而自己不會獨立地動。但鼻子則不然,它可以自己動。比如,人們都熟悉的“嗤之以鼻”這個詞,實際上是有動作的,也就是說,在發出“嗤”的聲音時,鼻子是往上提的,隻不過動作輕微,不易察覺,但輕微也是有動作的,也是能發出“瞧不起某人”這種信息的。

有位研究身體語言的學者,為了弄清“鼻子”的“語言”問題,專門做了一次觀察“鼻語”的旅行。他去車站觀察,在碼頭觀察,到機場觀察。他旅行了一個星期,觀察了一個星期。由此得出兩點結論:

第一,旅途中是身體語言最豐富的。因為各種地區、各種年齡、各種性別、各種性格的人彙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語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動又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態都流露出身體語言。他說:“旅途是身體語言的試驗室。”

第二,人的鼻子是會動的,因此,是有身體語言的器官。他說,根據他的觀察,在有異味和香味刺激時,鼻孔有明顯的張縮動作,嚴重時,整個鼻體會微微地顫動,接下來往往就出現“打噴嚏”現象。他認為,這些“動作”都是在發射信息。此外,據他觀察,凡是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種優越感,表現出“挺著鼻梁”的傲慢態度。關於這一點,有些影視界的女明星表現得最為明顯。他說,在旅途中,與這類“挺著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難一些。

由此可見,從注意鼻子的動靜,試著“看”出對方的內心。

(1)鼻子脹起來時

在談話中對方的鼻子稍微脹大時,多半表示對你有所得意或不滿,或情感有所抑製。通常人的鼻子脹大是表現憤怒或者恐懼,因為在興奮或緊張的狀態中,呼吸和心律跳動會加速,所以會產生鼻孔擴大的現象。因此,“呼吸很急促”一語所代表的是一種得意狀態或興奮現象。

至於對方鼻子有擴大的變化,究竟是因為得意而意氣昂揚,還是因為抑製不滿及憤怒的情緒所致?這就要從談話對象的其他各種反應來判斷了。

(2)鼻頭冒汗

有時這隻是對方個人的毛病,但平日沒有這種毛病的人,一旦鼻頭冒出汗珠時,應該說就是對方心理焦躁或緊張的表現。如果對方是重要的交易對手時,必然是急於達成協議,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這個交易的情緒表現,因為他惟恐交易一旦失敗,自己便失去機會,或招致極大的不利,就使心情焦急緊張,而陷入一種自縛的狀態。因為緊張,鼻頭才有發汗的現象。

而且,緊張時並非僅有鼻頭會冒汗,有時腋下等處也會有冒汗的現象。沒利害關係的對方,產生這種狀態時,要不是他心有愧意,受良心譴責,就是為隱瞞秘密時緊張所引起的。

(3)鼻子的顏色

鼻子的顏色並不經常發生變化,但是如果鼻子整個泛白,就顯示對方的心情一定畏縮不前。如果是交易的對手,或無利害關係的對方,便不要緊,多半是他躊躇、猶豫的心情所致。例如:交易時不知是否應提出條件,或提出借款而猶豫不決時的狀態。

有時,這類情況也會出現在向女子提出愛情的告白卻慘遭拒絕時。自尊心受損、心中困惑、有點罪惡感、尷尬不安時,才會使鼻子泛白。

上述的鼻子動作或表情極為少見,而平常人更不會去注意這些變化。但如想知人知麵知心,就必須注意人的鼻子動作、顏色和目光的動向等,並加以配合,以獲得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