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是我3年前在火車上認識的朋友。當時,我回沈陽他去哈爾濱,坐車的人很多,老陳沒有買到座票,就站到我旁邊。我看他很憔悴的樣子,好像前天晚上沒有休息好,就主動讓座給他坐。
剛開始他不好意思坐,但看我很熱情,不好意思推脫,就坐下了。
在接下來的聊天中,我得知他是做房地產生意的,剛在北京接了個工程,明年開春就動工。
說實話,我一直都不相信他是做房地產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做房地產的都是大老板,有錢,穿名牌,開好車,可老陳卻像個農民。
當時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沒多想,也沒有多問。
在我將要下車之前,他把他的名片給了我,我也把我的聯係方式留給他。出於禮貌,我客氣地說:“以後我們常聯係,您出來打拚這麼多年了,很有經驗,我要多向您學習。”
他笑著對我說:“沒問題!”
其實我根本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離那麼遠,所從事的行業也不挨邊,我能向他請教什麼呀?!
平時,我幾乎不和老陳聯係,隻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我會給他發個祝福信息,就是那種“家庭幸福,事業有成”之類的話。他每次也都會給我回信息。
一個周末,我和一個合作夥伴商議擴大公司發展規模問題,其實也就是資金問題,計劃我早就做好了。合作夥伴不同意,說公司的經濟現狀不是很好,眼前需要做的是穩紮穩打,不能冒風險。對此,我真得很無語。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明擺著是不肯出錢,我也就沒在與他糾纏,當時隻有一個念頭,散夥,自己幹。
說得輕鬆,自己幹需要錢呀!我算了一下,七大姑八大姨都借個遍,最多也就能湊到幾萬塊錢。這點錢哪夠呀?正當我在內心抱怨自己為什麼沒有一個有錢的親戚時,電話響了,我一看手機屏幕——陳某某。老陳,他給我打電話做什麼,管他呢,接吧。“喂,陳總,您怎麼有時間給我打電話呀!”我客氣地說。
“記得上次我們在火車上聊天時,你說你是做文化公司的對吧?”他問我。
“是啊,做了好幾年,也沒有太大起色,公司不是我一個人的,合作夥伴不肯再投資,我正為這事兒鬧心呢!”我說。
“我兒子剛剛大學畢業,總想自己創業,讓他跟著我幹他不願意,說想做一家文化公司,我就想到了你。他一個人做公司我肯定不放心,如果你們一起做,我給你們投資,你看怎麼樣?”老陳說。
“那當然好呀,我高興還來不及能……”我按奈不住心裏的喜悅笑著說。
放下電話後,我開始考慮這件事情是真是假。說實話,雖然老陳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但我還是有些懷疑。他的長相又一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看來我是多慮了,一個星期後,老陳的兒子來北京找,並帶來了做公司的錢,6位數,足夠實現我的計劃了。
有了資金,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幹了。
老陳的兒子很聰明,名牌大學畢業,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公司做的順風順水,業務節節高攀。
事業是守不住的,機會是等不來的,唯有不斷進步,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地融入到社會當中去,多結識朋友,多與那些有社會資源的人交往。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信息,贏取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