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善於觀察是正確認知的基礎 好奇心的魔力(1 / 2)

第1章 善於觀察是正確認知的基礎 好奇心的魔力

假如你你失去了金錢,不要緊,其實你隻是損失了小部分的財富,可是一旦你失去了好奇心,那麼,你的靈魂便徹底地一貧如洗了。

好奇心就像那 “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它滋養了創造的花朵 ,讓它沐浴著甘露、絢爛綻放;好奇心就像那 “普照大地”的太陽,是它孕育了萬物,給了大地勃勃生機,給了我們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擁有了好奇心,就拿到了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便能吹響走向未來的號角。

人類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進步,都是好奇心產生的結果。牛頓由蘋果落地而產生好奇心,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由開水壺中冒出的蒸汽而產生好奇心,從而發明了蒸汽機;萊特兄弟由天上飛翔的鳥兒產生好奇心,從而發明了飛機……我們生活中的每件物品,哪個物品的發明不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一步步地深入研究,最後取得成功的?

一位生物學家,為了能研製出一種能將葡萄球菌殺死的藥物,不分晝夜地奮戰在實驗室裏,可是再堅強的意誌也擋不住湧向心頭的疲憊,在經曆了無數次地失敗後,他異常沮喪,竟然違反實驗規定,連實驗器材都不整理、清洗,就徑直離開了實驗室。

第二天,當他再次來到實驗室時,他發現了自己昨日的失誤後,頓時懊惱不已,可是就在他搖頭歎息時,突然間他有了一個小小的發現:在忘了加蓋兒的培養皿中,“強大”的葡萄球菌幾乎擠滿了所有位置,可是在培養皿邊緣的一層青灰色的黴菌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個發現讓他頓時興奮了起來。在強烈地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對這些“珍貴”的黴菌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最終他發現了青黴素。

這位生物學家就是英國的弗萊明。青黴素的發現,不僅為人類建立起一道堅實的抵禦病痛的屏障,也將這個名字鐫刻進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名單。

朋友,看到這裏你可能會說:弗萊明隻是擁有著極好的運氣而已。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讓我們想想:如果他是一個不具備好奇心的人,他不能從生活的細微處獲取信息、獲得趣味的話,那青黴素的發明者就不可能是他了。

所以說,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源泉,是科學探索的基礎。既然好奇心有如此眾多的好處,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永葆一顆好奇心來裝點自己單調的生活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是好奇心絕非貝多芬、愛迪生等偉人的專利,而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具備的;

其次,我們應該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隻有我們對世間萬物都懷著一種愛去欣賞、愛去感悟的心態,這才具備了擁有好奇心的思想基礎;當然,“實踐出真知”,我們一定要學會到戶外去觀察,或是親自動手實驗,才能在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裏找到那些能激發我們好奇心的東西,

如果說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顯微鏡,那麼,好奇心便是每個人的望遠鏡,有了它,我們才能在遠方找到未知、新奇的事物,從而鎖定目標,一路向前。

好奇是人的天性。是人類一切發現、發明和創造活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