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問世間錢為何物,直教人稀裏糊塗
問世間錢為何物?很少有人這麼問。因為人們往往自認為很了解我。隻是一旦讓他們具體說說“金錢到底是個神馬東西”時,卻很少有人能說出個子醜寅卯。
這也難怪,女人心、避雷針嘛,更何況Money我還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名老女人。黃金是錢、白銀是錢、銅板是錢、紙幣是錢,遠古時期的人們還用石頭、貝殼當過錢。但它們都隻是我的載體,而不是我本身。
《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孫子兵法》也說,知彼知己雖不能確保我們百戰百勝,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做到百戰不殆。我當然算不上明智,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小女子雖不才,但今天就請讓我冒著被板磚拍傷的危險,作個自我介紹。不過拜托,千萬別砸我的臉,我還得靠它吃飯呢。
有句話叫“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用在我身上再合適不過。由於我的名氣實在太大,因此我的名聲一直很臭。連罵人都這麼罵——你他媽的不就有幾個臭錢嗎?滿身銅臭!看看,一不小心還連累了人家“銅大哥”,真是罪過。有些古代文人,甚至覺得說話時提提錢都是一種恥辱,於是他們就給我起了很多別名,比如阿堵物啊,沒奈何啊,不動尊啊,孔方兄啊——有沒有搞錯,人家是女生啊!對了,還有潤筆費。這個別名就像他們的筆名一樣文雅,由不得我不喜歡。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現代文人給我起的英文名字——Money小姐,多時髦!多洋氣!多崇洋媚外!我簡直喜歡得不得了。
隻是我就不明白了,不管是古代文人,還是現代文人,為什麼一旦差他們倆錢兒,他們就會變得很不文雅甚至非常粗魯呢?別看平時文質彬彬,手無縛雞之力,可是為了我,光那氣勢,就能嚇死一群大象!這還不算完,不管你識不識趣,掏不掏錢,事後他們肯定還會對你口誅筆伐一番。也不要潤筆費了,也不顧形象了,也不管風度了,也不睡覺了——總之,不把你搞得像我一樣臭,他們絕不罷休。
在深深討厭錢的同時,他們深深地愛著書。他們說“書香門第多君子”、“腹有詩書氣自華”,他們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們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於是我又不明白了,為什麼他們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呢?黃金屋啊,那得多大一堆錢啊!顏如玉啊,沒有錢也是可望不可即啊!是不是書裏沒有黃金屋和顏美眉就不要讀書了呢?魯迅先生說過的——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不知道適不適合他們。
當然我得承認,我的存在的確導致了很多悲劇和無奈。但這並不代表我有多麼不堪。所謂“錢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這個有錢人主宰一切的星球上,我一向都是丫環掌鑰匙——當家做不了主。在真正的君子手裏,我是當之無愧的天使,每每令人感動得鼻頭泛酸熱淚盈眶;而在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口中,我卻成了十惡不赦的元凶,令多少憤青幾欲殺之而後快。其中還有80%的人想先奸後殺!
天使也好,元凶也罷,也不論你想以怎樣的方式幹掉我,事實您卻改變不了:我硬生生的存在著,而且與你到永久。
其實不是臭美,我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有我存在的道理。李詩仙不是說過嘛,天生我“財”必有用。有點生活經曆的人都知道,有錢走遍天下,沒錢寸步難行。這不用我多說,我要說的是,別說做人,就是做神仙,沒錢照樣玩不轉。
你不信?那我給你舉個例子。《西遊記》看過吧,第25集,唐大帥哥率領孫猴子、豬八戒、沙和尚,一路降妖除魔來到靈山,向如來老爺子求取真經。沒想到老和尚好說,小和尚難纏——被派去傳經的阿儺、伽葉張嘴就向唐僧要“人事”,由於唐帥哥不懂佛情事故,沒給“人事”,結果抱回一摞無字真經,空歡喜一場。等到孫猴子向如來老爺子投訴時,如來老爺子反倒振振有詞為徒兒開脫:“猴兒莫嚷,此事我早已知曉。經不可輕傳,不可空取啊。記得舊時眾比丘僧尼下山,將此經文在舍衛國趙長春家念誦一遍,隻討得三鬥三升散碎黃金。我說他們賣得賤了,教後代兒孫無錢享用。”然後令阿儺、伽葉再傳真經。饒是如此,阿儺、伽葉的“人事”還是照要不誤。唐僧無奈,隻好把李世民送的紫金缽孟獻上……看看吧,念一遍經,得了三鬥三升黃金,還嫌賣得賤了,可見即使對於四大皆空的如來老爺子來說,錢也是多多益善、不可或缺的好東西。即便自己用不著,留給子孫後代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