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別嘲笑瑣碎的理想 別嘲笑瑣碎的理想(1 / 1)

第四輯:別嘲笑瑣碎的理想 別嘲笑瑣碎的理想

巴斯德出生於士兵之家,父親是拿破侖麾下的一名騎兵,這在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是頗有社會地位的家庭。

可是巴斯德很羨慕那些讀書人,他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個有學問的人。但巴斯德始終不明白,自己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叔叔用嘲笑的口吻對他說,“如果你能夠成為博士,那就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

雖然對“博士”沒有概念,家族中也沒有一個靠文憑吃飯的人,但巴斯德心想,叔叔的話總有道理。從此他認認真真地讀起了書,並在25歲時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後,巴斯德又陷入了迷茫。戰亂年代,他不知道自己能研究點什麼,畢業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找到一個研究課題。這時又有人拿他開涮,“巴斯德,你可以研究一下‘生命的奧秘’。”

當時的歐洲大陸流行“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可以由沒有生命的物質中自然產生。比如腐爛的木頭可以生出蛆來,腐爛的肉裏可以長出蒼蠅,甚至還有更神奇的說法,隻要在老鼠的籠子裏撒些麵包屑,籠子裏就能跑出老鼠來。研究“生命奧秘”屬於學術界極其高端、前沿的課題,隻有學富五車的科學家才有資格涉獵。但巴斯德認為這還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值得自己好好研究一下,他就這樣不知天高地厚地做起了實驗。

隨著研究的深入,巴斯德發現那些大科學家們的理論居然都是錯誤的。從1859年到1861年,巴斯德將自己關進實驗室。他把加溫煮沸的肉放進開口彎曲的瓶中,結果裏麵什麼蟲也沒長出來。他還將麵包屑撒進了老鼠籠,甚至在籠內丟了火腿腸,但裏麵一隻老鼠也沒有跑出來。

然而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站出來反對巴斯德,他的研究成果對業已形成的“科學理論”不能產生絲毫的說服力,但巴斯德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並指出食物的腐爛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他認為微小的細菌看起來是靜止的,但是隻要有合適的環境,就會遵循生命的法則運動。這一結論使得反對他的人更加激進,並紛紛提出了更為棘手的問題刁難他。

1867年,有人質問他:法國的蠶為什麼會生病?巴斯德為此做了3年的實驗,他分離出兩種致病的杆菌,發現了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並且無意間拯救了法國的蠶絲與服裝業。又有反對他的人提出:酒為什麼會自然變酸?1870年,巴斯德發現那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並且提出高溫殺菌法,使酒保持新鮮,同樣的方法也可使牛奶保持新鮮。巴斯德又拯救了食品業,反對他的人隻好勉強送他一個勳章。

後來的12年裏,有人陸續刁難巴斯德:羊的炭疽病、豬的紅斑丹毒病、雞瘟與被視為絕症的狂犬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他不但做出科學的解釋,還一一找到病毒,發現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並最終開創免疫學與傳染病控製學的先河。

1888年,巴斯德成為世界公認的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他發現微生物是造成人類疾病的主要原因,控製病菌就可以治療疾病,甚至可以預防疾病。他在傳染病與免疫學上的貢獻,使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人都得到了幫助。

有一次接受記者采訪,巴斯德感慨道,很多人認為大人物之所以能成為大人物,肯定是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標。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瑣屑的理想才是支撐我前進的動力。假如你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學木工,千萬別以為他日後就會成為出色的木匠,也許他會成為總統;假如你聽到一個小女孩說,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你也別過於驚訝,也許她將來會成為影後。當年我的理想微不足道,所以千萬別嘲笑一個人的理想,哪怕它像一棵弱小而醜陋的樹苗,但無論土層有多厚,壓住它的石塊有多重,隻要它努力的方向正確,那麼它的未來就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