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修班——回頭就是成功 第三課、準成功者的思維法則
思想本源: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孔老師講義:
最近一段時間,子貢也不知被天上哪路財神看中了,幸運的一塌糊塗。先是因為成功拉來了一個大客戶被老板重視,升職加薪在所難免。後來更是中了六合彩,一下子賺了三千萬。從貧民階級瞬間成為了夫子座下最富有的弟子。
人一有錢就會目中無人。這句話放在別人身上或許沒錯,可對子貢而言就不是那麼適用了。為什麼?人家可是夫子的高徒,又生性好學愛問,盡管比不得孔老先生,至少品性方麵也在常人之上數倍了。所以,千萬別覺得子貢因為有錢了就不厚道了,人家最多蒙在被窩裏偷笑而已。
不過孟子也說過:“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做人還是要懂得分享的。身為孔子的高徒,阿貢也覺得應該把自己的財富……不對,應該是得到財富的快樂與別人分享——換句話說就是應該讓別人都為自己有錢感到高興卻又不會嫉妒。
那該與誰分享這種感受呢?夫子當然成為了第一人選。子貢知道,老師是不太喜歡有錢人的,盡管都是夫子的高徒,可相比之下老師對於窮小子顏回的喜愛遠遠高過自己。這點是讓子貢很不能接受的。在子貢看來,隻要能用正確的態度去麵對,有錢也沒什麼不好的。
於是他找到了夫子,問道:“老師,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在貧窮的時候很有骨氣,不會諂媚於有錢人,而當他富裕的時候也能夠放低姿態,不高高在上地看不起人。您說這樣的人怎樣?”
夫子一聽,便知道子貢是在說自己呢。不過這廝總以為自己出的問題能夠把堂堂聖人考倒,這點令夫子很是不爽。
“哦,這種人還可以吧。”看著子貢聽到答案後臉上掠過的一絲意外,夫子很有成就感。看子貢沒有開腔,他便解釋道,“你說的這種人,因為有不諂、不驕兩個詞,因此讓我感覺到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刻意為之——也就是說窮者還是想諂、富者則想驕,隻是出於輿論或者所受教育等因素而不能這麼做而已。言下之意也就是他們並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現狀。”
“……”子貢聽後追悔莫及,“早知道就該多琢磨一下這句話之後再問了。沒想到老師挑字眼的能力如此之強,簡直比鹹蛋超人還要犀利!”
事到如今隻好繳械投降,子貢謙虛地問道:“那依照老師的意思,對待貧富應該抱有哪種態度?”
“很簡單——貧而樂,富而好禮。說得通俗一些,就是無論生活貧窮還是富足,都不會過於在意,而是把精力放在精神文化生活之上,貧也可以高興地KTV,富也不忘禮數。無論環境怎樣,都能安然地對待每一天。”
叫孔先生本人十分歡迎,說我是孔“老”先生就讓人接受不了了!我老嗎?才兩千多歲而已。跟人類誕生的這300萬年比起來,我還隻是剛出生的嬰兒而已嘛。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夫子我也知道,即便像子貢所說的那種不諂不驕的人在當今社會已經算得上是鳳毛麟角,而我也並非吹毛求疵有意為難小貢貢。因為畢竟這離我理想中的狀態還是差了一大截。正如孔老師講義中所說,不諂不驕的人在心理上隻是在有意克製著兩種狀態而已,假如他們所受到的外界壓力過大使得克製力減弱甚至消失,那麼著兩種人依舊會加入到諂媚和驕傲的大軍當中。說得嚴重一些就是他們所做的一切表現都是在偽裝自己,既然如此,這種行為跟偽君子又差的了多遠呢?這種心態不夠端正的人,又有多少機會能獲得成功呢?所以我認為,無論你是有錢還是沒錢,都應當不過分執著和可以,要學會享受目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