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萬人迷”的錦囊:受人歡迎的零壓力社交奧秘 傾聽不僅僅是聽(1 / 2)

第三章 “萬人迷”的錦囊:受人歡迎的零壓力社交奧秘 傾聽不僅僅是聽

傾聽是一種交際的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會聽。

學會傾聽,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這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對講話者的尊重。

美國演員阿麗恩·弗朗茜斯曾主持“我是做什麼的”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請來一位觀眾,向他提出問題,然後從中猜出他的職業。該節目辦了25年。剛開始辦時,阿麗恩對怎樣提出生動有趣的問題不得要領,後來她的丈夫對她說:“看你們的節目時,我感到你不能傻等在那裏隻想提問,而應細心傾聽別人在講什麼。最關鍵的是,你要學會積極主動地傾聽。”

阿麗恩接受了丈夫的建議,她說:“這的確是個有效的方法,通過悉心品味他們的談話,我變得精於此道了。此後,耐心傾聽成了我職業的主要內容。”

阿麗恩認為,傾聽的作用絕不僅僅是獲得信息,還是與你周圍的人們友好相處的一個途徑。她從一個70多歲的老婦人身上也感受到了這一點。

阿麗恩經常在一個雜貨店遇到一位老婦人,她深色的雙眼充滿了戒備和渴望。當她見到阿麗恩時,總是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有時阿麗恩碰到自己心情不好時,都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要去阿肯色了,”一天,老婦人對阿麗恩說,“那裏春季的高溫氣候對我的關節炎有好處,不過我會很快回來的,免得你惦念。”

“隻有您一個人去嗎?”阿麗恩問道。

“對,隻有我一個人。”她說,“我是個孤老婆子,獨居很久了。可我遇到了許多像你這樣的好人,他們願意聽我嘮叨。”

阿麗恩意識到,老婦人就是用無處不與人交談的方式來充實自己晚年枯燥的生活的。聆聽的耳朵,就是她的需求,她的耳朵不僅僅屬於她自己。從那以後,阿麗恩在與陌生人打交道時,都盡力讓自己積極耐心地傾聽。

那麼,你真的會傾聽嗎?傾聽不僅僅是站在那裏,或是坐在那裏,美國著名小說家亨利·詹姆斯回憶說:“艾略特的傾聽並不是沉默的,而是活動的形式。他會直挺挺地坐著,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疾或緩地繞來繞去,沒有其他動作。他麵對著對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聽對方說話,他專心地聽著,並一邊聽一邊用心地想你所說的話。最後,這個對他說話的人會覺得,他已經說了他要講的話。”

德國心理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我們要學會“傾聽”,首先要明確“傾聽”與單純的聽是不同的。後者僅僅是一種對聲音的感知,而傾聽則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它意味著傾聽者要參與到與對方的表達之中,一方麵要通過自己的態度表明理解對方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麵還應就這種理解表示出與對方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