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提升自我,管理好自己才能領導好別人 蛻皮效應:能不斷超越自己,才能最終超越別人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
它的年齡可達70歲。
要活那麼長的時間,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
它隻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操練。
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
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裏,不得飛翔。
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
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
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
屆時,老鷹開始飛翔。重新得到再過30年的歲月!同樣,化蛹成蝶也是一個激動人心,同時又充滿危險與痛苦的過程。不同的蝴蝶蛹期也不同,有的幾個星期有的幾個月。它們身體內部的器官要重新調整。當蛹就要變成蝴蝶時,可以看到翅膀的雛形。化蛹成蝶是自然界一種激動人心的奇觀,當蛹體破裂,成熟的蝴蝶小心翼翼地從蛹殼中艱難地爬出來,不斷撲打翅膀,然後它們的身體表麵的液體被風吹幹,它們慢慢地展開了美麗的翅膀,接著飛向陽光明媚的天地。
化蛹成蝶一般在較為空曠的環境中。鳳蝶和粉蝶以腹部末端的臀及絲墊附著於植物上,又在腰部圍著纏上一條絲帶,使身體呈直立狀態;而蛺蝶、灰蝶和斑蝶則是利用腹部末端的臀棘和絲墊把身體倒掛起來,稱為懸蛹;弄蝶則多在化蛹前結成絲質薄繭,以保護自己;化蛹地點在樹皮下、土塊下、卷葉中等隱蔽處。蝶蛹用這樣的方式去度過其一生最危險的時期和不利的季節。
蛹,雖從在外表上看靜止不動,但其內部卻一直進行著劇烈的變化:一方麵破壞幼蟲的舊器官,另一方麵組成成蟲的新器官。擔任這個任務的是血液中的血球細胞。這種破壞同時伴隨著創新的過程,一般數天至數個星期內完成。在完成痛苦的變化改造後,蝴蝶就蛻去蛹殼,變成成蟲,脫皮而羽化成美麗的蝴蝶。老鷹再生與化蛹成蝶是動物世界裏最常見的現象,是蛻皮效應的典型例子。蛻皮效應最早是由美國作家迪斯提出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區,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劃地自限。隻有勇於接受挑戰充實自我,你才會超越自己,發展得比想像中更好。昨天過去了,今天隻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暫時不管。愛迪生研究電燈時,遇到的困難難以想像,1600種材料被他製作成各種形狀,用做燈絲,效果都不理想,要麼壽命太短,要麼成本太高,要麼太脆弱,工人難以把它裝進燈泡。全世界都在等待他的成果。半年後人們紛紛失去了耐心,紐約《先驅報》發表文章說:“愛迪生的失敗現在已經完全證實,這個感情衝動的家夥從去年秋天就開始電燈研究,他以為這是一個完全新穎的問題,他自信已經獲得別人沒有想到的用電發光的辦法。可是,紐約的著名電學家們都相信,愛迪生的路走錯了。”英國皇家郵政部的電機師普利斯在公開演講中質疑愛迪生,他認為把電流分到千家萬戶、還用電表來計量,是一種幻想。就連很多正統的科學家都認為他在想入非非,有人說:“不管愛迪生有多少電燈,隻要有一隻壽命超過20分鍾,我情願付100美元,有多少買多少。”有人說:“這樣的燈,即使弄出來,我們也點不起。”麵對如此眾多的質疑,但是愛迪生毫不動搖。在進行這項研究一年之後,他終於造出了能夠持續照明45小時的電燈,完成了對自己的超越。經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愛迪生不但促成了自己的蛻變,牢牢樹立了自己在世人心目中偉大的發明家地位,而且促成了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大變遷。正是因為有了他的這項發明,人類才真正進入了電氣時代。現代社會正是不斷變革的社會,產業快速變遷、商業規則不斷更新、新產品不斷湧現並快速普及、大量的新興企業出現並快速成長獲得成功、還有更多的企業掙紮在破產和被收購的邊緣……巨變的市場環境要求領導者帶領企業不斷進行變革,不斷地超越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麵對新的市場競爭。而企業的變革就猶如動物的蛻皮過程。對此,我們要重點認識到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