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禍國亂政 第一節導致西漢結束的王太後
曆史反光鏡
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後、漢成帝的母親。曆經四朝、貴為天下國母,看著西漢走向衰落,又把傳國玉璽交給了王莽。她一度臨朝稱製,家族權傾天下,最後卻錯誤地把王莽推上了曆史舞台,使他有機可乘奪了漢家的天下。
王政君據說是黃帝後裔。王政君的祖父王賀在漢武帝時任繡衣禦史,曾到魏郡(今河北臨漳西南)緝捕地方“群盜”,因寬縱不誅、“奉使不稱”被免職。
王賀被免職後,又與同鄉裏的大戶人家終氏結怨。終氏是濟南望族,其族中終軍18歲即選為博士弟子,漢武帝時為謁者給事中,後遷諫大夫之職。王賀不願忍氣吞聲,索性退避三舍,舉家遷到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委粟裏,在裏中任三老,地方上的人都很尊重他。據縣裏有位叫建公的老者講:“當年春秋之世,沙麓暴崩,晉史就曾卜過一卦說:‘沙麓之崩,實因陰為陽雄,土火相乘。這預示著六百四十五年後,當有聖女興世,大概會應驗在齊田家!’現在,王家遷來,正居當年沙麓之地,時間也相符,恐怕八十年後,王家真有貴女出世而興天下了。”
這番話正好應驗在王政君身上。據《漢書》記載,她的母親李氏夫人懷孕時,就曾“夢月入其懷”,漢代大文學家揚雄作誄文時說她乃“太陰之精,沙麓之靈”。就是說,人未出世,就已非同尋常了。
王政君的父親王禁隻擔任小小廷尉史一職。胸懷大誌又“不修廉隅”,偏又喜酒好色,娶了幾房妻妾,生有四女八男:長女王君俠,次女即王政君,再次王君力和王君弟;長子王鳳以下有王曼、王譚、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王政君與王鳳、王崇同為王禁的正妻李氏所生。李氏因為實在忍受不了丈夫納娶那麼多妾,憤憤不平,離開王家嫁到鄰縣河內(今河南武陟西南)做了苟賓的妻子。
王政君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年複一年,王政君出落得如花似玉,且“婉順得婦人之道”,在當地頗有佳名。待字閨中時,父親將她許配了人家。但幾次都沒等到迎娶過門,許嫁的男子就死了。後來東平王聘她為姬,也沒有待到洞房花燭,同樣一命嗚呼。接連發生這樣的事,王禁不免暗暗稱奇:“難道女兒天生命硬,是克夫命?”於是,他請了個會相麵的半仙為王政君算命。半仙對王禁說:“令愛吉相,命當大貴,此乃天機,不可泄言。”王禁大喜,悉心教她讀書寫字,練習操琴司鼓,指望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漢宣帝五鳳四年(前54年),18歲的王政君被選入皇宮,做了一名地位很低的宮人——家人子。入宮近兩年,王政君一直默默無聞。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她才得以嶄露頭角,就是皇太子劉奭最寵幸的妃子司馬良娣病死。
司馬良娣臨終前,拉著太子劉奭的手說,本來她可以不用死的,是因為其餘的姬妾嫉妒她,天天用妖法詛咒她。司馬良娣死後,劉奭因悲痛過度而精神頹靡、鬱鬱寡歡,常常無緣無故地大發脾氣,遷怒於其他姬妾,所以她們都不敢覲見。宣帝了解到事情真相後,很為太子擔憂。為了順適太子的心情,特命皇後從後宮家人子中選擇可以服侍太子的人,任由太子選入宮中。
一天,太子入朝覲見父皇,皇後乘機將已經挑選好的五位家人子引入。可巧,王政君正在其中。皇後私下裏告知在旁供奉的長禦,讓她問問太子到底中意哪一位。其實,太子此刻還沉湎於對司馬良娣的無限思念之中,對皇後煞費苦心為他挑選的五位佳人,幾乎沒有任何興趣。但又不好駁皇後的麵子,不得已勉強回答說:“其中一位還可以。”此時王政君的座位離太子最近,五人中又單單她一人穿著絳色花邊的大掖衣。長禦聞言,以為裝束與眾不同的王政君被選中,便轉告皇後。於是,皇後命令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將王政君送到太子東宮,在丙殿拜謁太子。這樣,王政君成了太子的妃子。
當日,太子便臨幸了王政君。也該王政君命好,太子妻妾數十人,有的禦幸長達七八年,都沒有生育,王政君就這一次機會便身懷有孕。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在甲館畫堂生一男嬰。年近中年的宣帝得到嫡長皇孫,喜悅之情自不必說。漢宣帝親自為他取名“驁”,字太孫,常把他帶在身邊,異常鍾愛。
黃龍元年(前49年),宣帝死去。太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年僅3歲的劉驁被立為太子,而王政君先升為婕妤,三天之後,又立為皇後。
立皇後時,漢元帝並不情願立王政君為後。但母以子貴,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後的桂冠按傳統的規製就應當屬於王政君。漢元帝怕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了王政君為皇後。
漢元帝最寵愛的妃子是傅氏和馮氏。傅妃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宮中的人緣極好,雖受寵於漢元帝,但並不遭眾妃嬪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劉驁不久,傅妃生了兒子劉康,馮妃生了兒子劉興。
為了平衡,漢元帝又創設了一個僅次於皇後的名號——“昭儀”。昭儀位同丞相,比諸侯王,他心愛的傅、馮二妃為昭儀,立劉康為定陶王,劉興為信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