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禍國亂政 第三節與權勢同歸於盡的何太後(1 / 3)

第四章禍國亂政 第三節與權勢同歸於盡的何太後

曆史反光鏡

東漢靈帝皇後何氏,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她家本是個屠戶,其父何真一直靠屠羊謀生,母親的出身也很低賤。

何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倒生得花容月貌,成為當地有名的美女。父親何真便有了依靠女兒出人頭地的打算,例行的宮中選美開始後,何真就用宰羊積攢下的金帛錢財賄賂那些前來擇選的宦官,希望能把女兒送到宮中。按說,屠戶之家,出身低賤,不合乎漢家選美必是“良家子”的要求。但是,由於主事的宦官受了賄,何氏又果然容貌不凡,便將她選中,送入掖庭宮。

這時,當朝皇帝是漢靈帝劉宏。他本來是解犢亭侯,漢桓帝死後,被皇後竇妙擁立為帝,竇妙便以太後身份臨朝稱製。竇太後的父親竇武任大將軍,曾想與朝官聯合將宦官一網打盡,結果反被曹節為首的宦官殺死。從此,宦官更加驕橫,成為掌握朝政、駕馭皇帝的實力派。

何氏入宮後,為了站穩腳跟,看準形勢,很注意與宦官搞好關係。這時,宦官主要以張讓、趙忠為首的所謂“十常侍”權勢最為顯赫。漢靈帝曾恬不知恥地說:“張讓是我公,趙忠是我母。”他們操縱朝廷,掠占民田,修建豪宅,作威作福,壓製朝臣,毫無顧忌。自漢桓帝以來,宦官一手製造的“黨錮之禍”,到這時又發展成為血腥的大屠殺。朝廷上不少清正忠直之士被宦官打入大牢,加以迫害,如被稱為“天下楷模”的李膺、“天下良輔”的杜密、“不畏強禦”的陳蕃都因黨錮之禍喪生。

漢靈帝在宦官的操縱下,隻知貪淫,在“裸遊館”中,夜以繼日地縱欲享樂,自比神仙。有一次,宦官曹節對他說李膺、杜密等人構黨,漢靈帝竟問:“構黨是幹什麼?”“構黨就是黨人,要圖謀不軌。”他又問:“什麼叫不軌呀?”有一次,漢靈帝在永安宮登上侯台遠望洛陽城,宦官怕他望見他們在城裏為自己修建的華麗住宅,便對他說:“天子不應登高,登高則百姓離散。”從此,漢靈帝竟真的不敢登台遠眺了。

何氏入宮以來,正是通過巴結這些宦官,得以越來越多地接近漢靈帝,並深得寵幸。很快,她就被拜為貴人。不久,何氏生下了兒子劉辯。因為漢靈帝宮人所生之子多數夭折,何氏不敢再把劉辯養在皇宮,而是寄養在民間。

此時,漢靈帝的皇後是宋氏,但她並不受寵愛。何氏乘機聯絡其他得寵的妃嬪,一起攻擊、詆毀宋皇後。中常侍王甫等幾個宦官也構陷宋皇後在宮中行巫蠱妖法,漢靈帝信以為真。宋皇後璽綬被收回,並被迫到暴室(漢代專門處罰犯罪的後妃等勞役的地方)待罪,不久即憂憤而死。光和三年(180年),得寵的何氏在宦官的推舉之下被立為皇後。

東漢時的皇後,主要選自南陽(今河南南陽)的陰氏、鄧氏,扶風平陵(今陝西成陽)的竇氏,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的梁氏以及其他豪門的後代。像何氏以屠夫的女兒得以入主中宮,若不是走宦官的門路,恐怕是很難達到目的的。這也說明東漢末期的腐敗之甚。

何皇後成為後宮之主後,按照慣例,將她的父親追封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也被封為舞陽君。

何皇後一方麵對宦官恭恭敬敬,另一方麵卻對後宮的妃嬪張牙舞爪,極盡強悍妒狠,六宮粉黛無不震懾。有位王美人因為姿色豐豔,曾被漢靈帝禦幸而懷了身孕,心裏懼怕何後,便找來墮胎藥服下,想自己打掉胎兒以免招惹禍患。誰知,王美人吃了藥,僅肚子痛了幾天,胎兒卻安然無恙。據說,王美人夜裏曾做過一個夢,夢到自己背負天日而行。她心中疑惑,感到這是胎兒的吉貴之兆。於是,她決意冒險,保住了孩子。就這樣,王美人在光和四年(181年)生下一子,取名劉協。何皇後得知後,怒不可遏,在宮中明目張膽地鴆殺了王美人。漢靈帝得知後大發雷霆,打算將她廢黜。何皇後真的害怕了,急忙找到宦官張讓等人,求他們幫她說情。張讓等人覺得何皇後平素對他們十分恭敬,現在如果幫助何皇後渡過難關,必定可以結托何皇後,從而進一步加固他們在宮中的地位,於是決定出手援助。張讓等人將平日勒索來的錢財金帛數千萬送給了漢靈帝,並說了許多好話,漢靈帝這才作罷。何皇後這次有驚無險,逃過一劫,自然對宦官更是格外敬重。

何皇後毒死王美人之後,漢靈帝擔心兒子劉協遭到不測,就將他送到永樂宮,請母親董太後收養,號稱董侯。漢靈帝常常思念冤死的王美人,曾作《追德賦》、《令儀頌》來哀念她,對其子董侯劉協非常鍾愛。當群臣奏請立太子時,何皇後所生的兒子史侯劉辯雖然年長,但漢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君主應有的尊嚴儀表,難以做人主。董太後就乘機勸漢靈帝立劉協為太子。為此,何皇後對婆婆董太後恨得咬牙切齒。不過,由於何皇後是劉辯的生母,何進又掌握軍權,漢靈帝沒有輕易決定太子人選。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病逝。死前,他把劉協的事遺托給宦官蹇碩。蹇碩在對待劉協的態度上與董太後完全一致。於是,蹇碩便設下陷阱,試圖先除掉大將軍何進,再擁立劉協。

蹇碩定下計謀以後,就著手實施了。

這天何進快走到宮門時,蹇碩的手下與他關係密切的宦官潘隱,迎上來給他使了個眼色。何進見狀,大吃一驚,他意識到事情不妙,慌忙掉頭從小道奔回大將軍府,命令部隊戒備防範,對外稱病不出。蹇碩知道計劃敗露,不得不放棄初衷,任由何皇後把她14歲的兒子劉辯扶上帝位,是為少帝。這是漢靈帝死後宦官謀劃的一次未遂政變。

少帝即位,改元光熹。何皇後成為皇太後並臨朝稱製。她委任何進與太傅袁隗為錄尚書事,輔弼朝政。宮廷鬥爭中的形勢變化,也導致了宦官集團內部發生了分化。事後,蹇碩擔心何進會報複他,就寫信給中常侍趙忠,密謀先發製人,想要與趙忠聯手捕殺何進。但蹇碩的密信被何太後的親信宦官郭勝得到,郭勝與趙忠一起向何進告發。很快,蹇碩被何進派人處死。蹇碩一倒,董太後在宮中就失去了依靠,一時之間就更無法改變現狀了。

董太後的侄子修侯董重時任驃騎將軍,領兵千餘人,他對何進任大將軍心懷妒忌,很不服氣,覺得自己也是外戚,憑什麼位居何進之下?“權勢相害”促使太皇太後董氏與皇太後何氏之間的衝突升級。另外,此時也有一批宦官依附董重,與之結為黨援,使問題更加複雜。

有一次,惱羞成怒的董太皇太後粗聲惡氣地大罵何太後:“看你那張狂的樣子,飛揚跋扈,不就是靠你哥哥何進是大將軍嗎?你要當心點,看我不讓驃騎將軍取下何進的人頭!到時候就有你好瞧的了。”何太後聽了,並不和她爭吵,隻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何進。何進自然明白她的用意,遂利用自己有利的政治身份定下應對之策。在何進的授意下,朝廷上的三公與他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同他一起給何太後上了一份奏章,說:“董太皇太後貪財,指使手下侵吞各地上交國庫的珍寶,充入私囊。她為藩國王後,本不應留在京師,今又惡行昭彰,理應遷出永樂宮,遣返河間封國。”這樣的動作,顯得既公正又鄭重。何太後當即準奏。何進得到批複後,立即率兵包圍驃騎將軍府,收捕了董重,並逼其自殺。董太皇太後見狀,急火攻心,竟突發急症暴死宮中。

自從與宦官蹇碩鬧翻以後,何進總是覺得所有的宦官都想算計他,都要和他作對。這時,曾為何進部下的袁紹,又在他耳邊吹風,讓他殺盡宦官,並定下計策,結果反被宦官所殺。在激烈的宮廷變亂中,董卓坐收漁人之利。進京平複叛亂,廢少帝,立獻帝,並最終廢掉何太後。

何太後被廢後次日,就被董卓派人鴆殺。董卓隻令獻帝到城中的奉常亭舉哀,也不令公卿以下服喪,安葬之日,公卿隻穿白衣而已,根本不成喪禮。

何太後剛剛入土,弟弟何苗又被董卓開棺拋屍,棄於道邊。母親舞陽君也被殺掉,被拋屍於宮苑的雜木叢中,死無葬身之地。何太後全家滿門遭禍,與宦官同歸於盡。不久,何太後的兒子、被廢為弘農王的少帝劉辯也被董卓派人毒死。

現代啟示錄

選擇合適的“戰友”

何太後一生,可謂成也宦官,敗也宦官。從她入宮之後,即選擇有權勢的宦官為戰友,依靠他們的力量登上後位,並進一步問鼎帝國的最高權力中心。可最後同樣栽在了那夥人身上,發人深省。所以說,要選擇合適的“戰友”並肩作戰,才能一直統一戰線,實現雙贏。

特別是在創業初期,合適的搭檔對於事業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大鵬跟建陽這對搭檔其實很不合拍。一個悶得要命,一個是著名的話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兩人的思路經常衝突。他們原來是同事,都對攝影感興趣,也都有一定的資本,都缺少合作夥伴。相互間看著還成,就湊到了一起。大鵬占40%,建陽占60%。

建陽話多,愛跟人家開玩笑,人緣比較好。在他們那個僅有四人的小團隊中,慢慢成了主心骨,別人遇到問題總愛找他。而大鵬因為性格悶,不善與人交流,多是做一些技術上的指導。有一次,他們給一家食品類公司新出的巧克力做宣傳冊。片子拍出後,客戶看過初稿本來很滿意。但過了不到一天的工夫,客戶又打來電話,說他們覺得另外一家拍的更好。建陽一聽就蒙了,昨天不是好好的嗎?就帶著一個文案小何去了客戶那裏。

客戶拿出別人拍的東西給建陽看,說他們覺得這套更適合他們的產品。建陽一看,拍得確實不錯,而且覺得畫麵的風格特別熟悉。他來不及細想,隻是想盡力留住這個客戶,反複溝通遊說之後,客戶終於同意再拍一次,跟另外一家公平競爭。

走到路上,小何的表情很奇怪,一直欲言又止。建陽見狀,就問她怎麼回事。小何才吞吞吐吐地說,她無意中在大鵬的移動硬盤上看到過那組照片。建陽傻了,難道那組照片是大鵬拍的?

他托朋友打聽了一下,果然是大鵬拍的。建陽很生氣,這是什麼意思?跟自己搶飯碗?他去質問大鵬,大鵬承認了。說他隻是想多撒點網,在另外一個朋友那裏也入了點股份。之前那邊拍時他還不知道這邊能拿下來,沒想到這邊也拿下來了,結果就成了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