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個人、家庭的消費技巧 第一節家庭消費麵麵觀
家庭消費的定義及種類
家庭是人類社會生活和社會消費的基本單元。家庭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進行的消費活動就叫做家庭消費。家庭消費活動是家庭經濟活動中最常見、最基本的活動。
家庭消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物質生活的消費。根據家庭收入狀況,合理安排家庭成員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麵的物質生活需要。
2 文化生活的消費。科學安排家庭成員的文化教育和文體活動,滿足家庭成員在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方麵的需要。
3 家庭勞務的消費。合理安排和組織家務勞動。
4 社會交際的消費。在經濟上和時間上安排好家庭之間的交往和家庭成員的社會交往。
5 撫育子女和贍養老人的消費。養育子女、資助子女上學,贍養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等等。
合理安排好家庭消費,有利於家庭成員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同時也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在當今社會,消費活動是最普遍的、無處不在的,大到豪宅、轎車,小至針頭麻線,無不納入消費的範疇。但是,如果要對消費進行歸類的話,人類的消費活動其實可以分為以下3種類型,即生存型消費、享樂型消費和進取型消費。
生存型消費是最原始、最古老,也是最基本、最有生命力的消費類型。生存型消費,就是指為滿足人們生存需要而進行的消費。如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等。生存型消費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尤其是對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家庭來講,生存型消費是最基本的、主導性的消費類型。
在滿足了生存消費的前提下,享樂型消費勢必會活躍起來,對於一些收入較高的人來說,食山珍海味、穿金戴銀、住花園別墅,出門便是“奔馳”、“淩誌”,進進出出各種娛樂場所。享樂型消費曾被貶為“高消費”而受到各界的批評與指責,但客觀地說,享樂型消費並非一無是處,因為人類的一切勞動創造,最終是為了過上美好的日子。但是,享樂型消費應有節製,應考慮到國情和自身的收入水平,這是不用質疑的。一味沉湎於享樂,紙醉金迷,對個人是消磨意誌,對社會則是敗壞風氣。
對於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普通家庭,值得提倡的應該是進取型消費。所謂進取型消費,是指從發展自我,適應現代社會的層次上來樹立全新的消費觀念,進行明智的消費選擇。對這樣的消費者來說,他更喜歡花錢買書籍、買電腦,豐富自己的知識,滿足信息社會的需要;他喜歡花錢進健身房、博物館,以獲得充沛的精力、高雅的情趣;他喜歡花錢買郵票、古玩、字畫,既賞心悅目,又可增值保值;他喜歡在可能的條件下花錢遊名山大川,以開拓胸襟、磨礪意誌;他喜歡花錢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以構築子女美好的前程……
由此可見,進取型消費比那些一味盡情享樂類型的消費,更有其積極意義。
當然,這3種消費類型隻能是大致的分類。家庭消費的分類方法還有好多種,比如,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消費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每一種消費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很大的聯係,並不能把他們截然分開。
每一種消費都和投資理財分不開,當你在盤算如何分配手中的薪金去買生活必需品的時候,你已經在理財了;當滿足了生存需要之後,手中盈餘的錢該怎麼用,是存、是買股票、還是進出大酒店呢?無一不涉及投資理財的問題。
既然消費和理財是緊密聯係的,在家庭進行理財時,同時考慮消費,家庭理財應遵循的原則在家庭消費時也應全麵考慮。下麵就是家庭消費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量入為出。如今,大多數家庭收入有了較快增長,但不平衡,特別是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收入增長緩慢。無論哪種家庭的消費都應該立足於現實,不要超越自家的經濟條件,每個家庭成員都不能亂花錢、盲目消費,對各種人情交往支出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攀比,要做到量入為出,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決不能寅吃卯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