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個人、家庭的消費技巧 第三節提高家庭消費水平
造成家庭消費水平差異的因素
個人和家庭是最基本的消費單位,個人和家庭的消費總和就是社會和國家的消費。
消費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消費與生產相比,生產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為生產是整個經濟活動的起點,是居支配地位的要素。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是生產發展的最終目的,即隻有通過消費,生產才最終完成。堅持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這是一個國家經濟建設的基本原則,消費水平宏觀上是指社會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的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表明消費者物質和精神方麵的需要已達到的某種水平及滿足的程度;微觀上是指家庭及其成員的物質和精神方麵的需要已經達到的某種水平和滿足的程度。
消費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實物形態來表示,如人均年消費糧食、食油、肉類、糖、布匹;每百人擁有多少電視機,城鎮及農村人均居住麵積等;也可以用價值形態來表示,如城鄉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和年消費開支、總收入等。
除此之外,每萬人擁有的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交通等設施的數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消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
在生活中,什麼是家庭消費水平,許多人的看法不一。一般來說,高收入家庭的消費水平也可能高一點,但是收入水平和家庭消費水平也是有差異的。
假如家庭收入月6000元,遇上送禮,或付學費,或親友借貸等等,實際的家庭消費水平則不可能是6000元。
又如,開店每月賺10000元,扣除稅款、貨款及儲蓄部分等等,家庭每月的消費水平也不會是10000元。
另外,社會上募捐、讚助、支援、捐款活動比較多,這些也要在收入中支出。至於社會上的一些“畸形消費”,更是屬於病態。【例】有這樣一位經理,家中每月純收入達20000元。按說他家生活應該是富足的,家庭消費水平應該是比較高的,豈料他家裏卻經常吃鹹菜,經濟陷入窘境。他妻子每月花在頭發上的錢至少2000元——畸形消費;這位老板嗜賭,一輸就是幾千元,每月都要欠債——愚型消費;老板的母親天天燒香念佛,有時還要做道場——愚型消費。在這種情況下,他家收入再高,吃鹹菜也是必然的。以上事實說明,隻有將家庭收入、消費支出落實到家庭每個成員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實際需要上,才真正是一種健康的消費觀。
我們歸納總結了以下幾點引起家庭消費水平差異的因素,它們包括:
1 社會、家庭、曆史原因。社會、家庭、曆史各方麵的原因,引起了不同家庭消費水平上的差異。首先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同,會帶來消費水平上的不同。上海人才網上的資料表明,上海市2007年居民家庭中,高收入戶與低收入戶消費支出相差21603元。由於收入的差距,消費結構也就不同,因而受物價變動的影響也不同,低收入戶購買食品支出比重最大,受的影響也最大。
2 職業原因。職業不同,引起了消費水平的差異,這種情況是常見的。例如一個工人和一個農民,假設他們的收入相同,工人要買米、買菜,而農民糧食和蔬菜都是自己生產的,這樣工人的支出就要比農民多。同樣,教師、醫生、機關幹部與工人相比支出情況又會有所不同,工人使用的工具、勞保用品全由工廠和企業按時發放,而教師使用的紙張筆墨、各種參考書、訂閱的期刊報紙都要自己支出,有些家庭還購買鋼琴、打字機、電腦等文化用品。假如教師與工人收入相同,很顯然是工人支出少,教師支出多。
3 家庭成員的年齡健康原因。家庭成員的年齡、健康等不同,也會引起家庭消費水平的差異。假如同是屬於全民所有製,享受企業勞保的家庭,那麼老齡型家庭,雖體弱多病但費用因享受勞保或公費,一般不需要自己支出或隻負擔一小部分;年輕型、健康型的家庭,在文化、娛樂、交際方麵的支出要遠遠超過老齡型家庭;反之,如果老齡型家庭不享受勞保或公費醫療,保健方麵的支出會超過年輕型家庭。另外,家庭成員是聚居一處,還是分居兩地,這種情況引起的消費水平的差異也是相當大的。
4 居住地區不同的原因。居住地區不同,家庭消費水平也不同。家庭收入水平是製約家庭消費結構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引起消費水平差異的根本原因。近幾年,這種地區差別更加明顯。
5 家庭管理方式不同的原因。家庭管理的效果不同也會造成家庭消費水平的差異,我國有句俗話是:“巧管家窮家變富家,拙管家富家變窮家。”【例】上海有一對中年夫妻,他們住在市區,家有二老一小,他們工作在遠郊鬆江,為照顧老小,夫婦倆前後打了不下幾十次請調報告,均無下文。後來,婆婆病了,要照顧老人又要往返奔波,妻子每天隻能睡兩三個小時,累得快要垮倒了。一位朋友十分同情他們,為他們奔走了多日,有一天,朋友要他們夫婦倆辭職回來,他已在市區一家紙盒廠給他們找到了工作。真是喜出望外,夫婦倆很快辦了辭職手續回到了市區。豈知天有不測風雲,情況發生了變化。那位朋友無奈地說:“廠裏財務出了問題,最近不招新工人了。”夫妻倆一聽,手腳冰涼:從這個月家裏就要“斷收入”了,一家五口怎麼活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並沒有相互指責、埋怨,考慮之後,妻子決定:不讓老人和孩子知道家裏的尷尬情況,免得擔心;辭職時廠裏給的薪水作為家裏應急金,不到萬不得已一分也不用;夫妻倆同心同德奔走了五六天,妻子終於接到了服裝廠的一批縫紉活。丈夫在市區一時找不到活,他就奔往郊區,在河裏撈了幾袋魚蟲,拿到市區賣,誰想這無本的生意一天下來就賺了100多元。妻子縫紉一天也能掙上50多元,夫妻倆信心大增,心也安定了。接下來,他們又妥善安排了時間,妻子早晨幫丈夫去撈魚蟲,白天、晚上縫紉。幾個月之後,他們生活有了改善,還有了存款。夫妻倆商量後,決定申請執照,動用應急金開辦“小水晶宮”,經營金魚、熱帶魚、水草、魚蟲、假山奇石等。3年後,他們的“小水晶宮”已經變成了“大水晶宮”,妻子還聘請了兩名技術工人,辦了一家小型的時裝加工廠。他們終於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這個富家無疑是“巧媳婦”“管”出來的,無米烹出了美炊。設想如果他們坐吃應急金,能吃幾天?若滿足於撈魚蟲、縫紉,又怎會有今日之富?再設想,如果他們初獲小利就狂花亂用,又怎會有以後的大發展呢?現實生活中家庭經濟管理不好的事例也很多。有的家庭“月初當少爺,月底緊褲帶”,家庭經濟一片混亂,沒有統一、合理的調度和計劃。如有一主婦,聽說不少物品馬上要漲價了,於是見排隊搶購她都去,一周的時間,買了幾十條床單,5口鍋,7把傘。這樣的“突擊”花錢,把家裏僅有的存款和本月的生活費都用光了,而物價不漲反跌,搶購來的物品不能吃也不能喝,給家庭生活增添了不少困難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