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人不等式 1. 聰明不等於智慧
聰明,就是智商高,是天生的,它可以說是種反應,對事物能迅速地做出反應。
智慧,就是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觀察、體悟、摸索進而錘煉凝結起來的一種認知。它是心靈的學問,是心靈所悟。
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有學問的人很多,又聰明又有學問的人也很多。可是你會發現在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沒有成功,或者是成功的程度與學問不成正比。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沒有智慧,一個人真正成功的關鍵因素不是聰明而是在於有無智慧。
智慧不等於聰明,聰明可以作為產生智慧的良好基礎,但不能以為聰明就是智慧。
智慧是一種帶有長期性的苦思冥想性的勞動而產生的一種突發性的東西,而聰明則往往帶有先天性的一種敏捷而靈動的悟性。
智慧可以使人的生活道路更富邏輯性和傳承性,可以使人活著的目標方向更明確更清晰,邁出的步伐更堅定更沉穩。因而即使受到這樣那樣的打擊,或使遇到那樣這樣的挫折,他都能保持清晰的頭腦和堅定不移的意誌,哪怕是為了最終的目的暫時性地受一些委屈或誤會等,那也是值得的,因為他認定這對他獲得最終的結果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聰明則往往不具有長遠性和可預見性,其人生的腳步往往帶有不確定性和堅定性,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偶然性居多。
智慧可以使人產生飛翔飄逸的靈魂和安詳豐富的心靈世界,而聰明則隻往往給人帶來一種暫時的喜悅,而且缺乏明確的方向和靈魂的牽引。
曆史上,因為不能正確發揮聰明才智而導致失敗的例子不勝枚舉,最著名的例子恐怕就是《傷仲永》了。
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孩子,他家世世代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5歲時,便能做詩,並且詩的文采和寓意都很極盡精妙,值得玩味。縣裏的人對此感到很驚訝,慢慢地都把他當做神童看待,有的還拿錢給他們。他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見縣裏有名望的人,表演做詩,卻不抓緊讓他學習。到最後,方仲永已與眾人無異。他的聰明才智最終被完全扼殺了。
這不免令人扼腕歎息。一個天資聰明的神童,因為沒有受到後天良好的教育,沒有勤奮努力地學習,最終淪為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人。
非常感歎像他這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可見光有聰明是不夠的。後天的教育、學習、積累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
和方仲永不同的是,世界上越是偉大的人物,越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走向成功。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才能,大學考了兩次才被錄取,不過因為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成了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作家魯迅之所以能被人人敬仰,是因為他的才能,而他卻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同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他聰明的背後,有著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大智慧成就了他今天的大財富。他製勝的關鍵是眼光好,進而掌握了最大的趨勢。概括來說靠的就是智慧(智本而非資本)。
聰明是一時的,眼光不一定長遠。而智慧,擁有長遠的眼光,正所謂大智若愚。
聰明是智慧的基礎,一個人的智慧取決於他的見識和閱曆的多少,畢竟知而方能獲智。我們擁有聰明,但不去求索,不會擁有智慧;智慧也並不是聰明人的必然。聰明不會必然帶來智慧;智慧可以讓我們越來越聰明。二者的聯係,在於是否“求索”。
人生進行時
①聰明是一種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種生存境界。哪裏有智慧,哪裏就有道路。
②智慧不是天公的恩賜,而是經驗的結晶,是靠後天積累形成的。努力吧,擁有智慧,你才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譻?訛一個人並不是富有就會快樂,也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真正決定我們幸福與成敗的是“智慧”,智慧能指導我們轉敗為勝,由弱而強,能引發我們過著創造性及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