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留意他人的意圖,養成研究人的習慣(1 / 1)

第10章 留意他人的意圖,養成研究人的習慣

我們常說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尤其是對於人物的觀察習慣更是難上加難的事情。有人懂得“察言觀色”,就是在與人說話的時候懂得別人的意圖,能夠摸清楚對方的心思,這樣就有利於自己在說話的時候找到突破口。養成研究別人的習慣可以為自己的交際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約翰?華納23歲時,在費城第六街與菜市街交接處開了一家店麵,這是他有生以來開的第一家店。大家都以為在幾個月之內,這家店一定會破產倒閉的。

他從給別人送報起,就開始積攢資金,但他的積蓄隻夠和他的合夥人購辦店內陳列的商品,所以,在一般人看來,約翰?華納的資本實在是有點少,更不合時宜的是,當時正趕上國家經濟蕭條又麵臨內亂。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在,我們都知道華納已是美國著名商人中的一員了。那麼,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在大家普遍不看好的經濟低穀中,竟能取得驚人的成功呢?

據說,營業之初,他就拋棄了過去那種司空見慣的商業手段,而運用了一種使人備感到新鮮的商業方法。之後,他發明了一種又一種全新的商業方案,幾乎每次革新都受到攻擊,然而,他始終引領當時的整個營業製度。

其實,他的方法很簡單:他隻是一直盡力去尋找使顧客滿意的新方法。他永遠保存著一份心思,那就是不斷地研究顧客們的心理。

即使到如今,他的鋪子已擴大到像一座百貨迷宮了,我們仍舊可以發現:他每天總要抽出一段時間在自己的百貨店裏檢視一番,他甚至還親自去接待一些顧客,整理一些貨物,傾聽人們對他的商店的意見和建議。

其實,研究顧客心理,這就是華納成功經營的策略。說出來一點也不神秘,然而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和約翰?華納一樣,地產富豪約翰斯?巴諾也費盡心機去揣測別人的需要。

紐約的巴諾博士和他的兄弟最初隻有不到4000美元的資本,但經過一番奮鬥之後,他終於成了地產富豪。他成功的秘密可以說,大部分都要歸功於他不厭其煩地聽取人們對於廳堂、門窗及房屋朝向等等瑣碎問題的意見,正是在這些意見的啟發之下,他對舊式套間狹長的客廳和陰暗的起居室進行改造,設計並建造了一座美觀、實用的現代公寓。現代公寓不僅設備先進齊全,而且居住起來十分舒服方便。他終於建成了一所打破一切華麗與昂貴記錄的大公寓,就是紐約著名的派克路270號的房子。

巴諾自然也從該項目中收益頗豐。從那一次冒險開始,巴諾博士就想出了一個策略:他自己去租住自己的公寓,以便由此了解顧客們的真正需要。

巴諾兄弟也像華納一樣,首先去研究顧客的需要。這樣,他們就能夠處處趕在顧客的前頭——在他們感覺到有什麼需要之前,他們就已經把方便提供出來了。

被譽為“東方最偉大的人壽保險專家之一”的吉爾?布萊克,曾深受那些小政客的啟發。他發現類似小政客這種人常常熱衷於提出反對意見,雖然這未必會有什麼利益和實際作用,但他們還是喜歡頻頻發問,為反對而反對。他將這個發現也運用於自己的保險事業中了,因此,他就注意到了他在顧客們那裏碰到的潛在的習慣性的反對意見。他說:“大人物很少發問,但這並不是說他沒有疑問,事實上,他的問題與平常人一樣多,隻不過他把這種意見隱藏在心裏罷了。所以,雖然他並不發問,但我們得設法使他滿意才行。”

所以,無論別人是否表示他的反對意見,倘若我們不關心他的感受,我們就很容易失敗。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應當盡量預先料到這種潛在的反對或不滿,而想好對付的方法,這能為我們成功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在留意別人意圖的時候,你還必須要準備隨時去駕馭那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並使它們變得對你的計劃有利,這樣才能避免種種困難,而順利地獲得成功。否則的話,很難避免尷尬的發生。尷尬就是一種偶然的人際關係衝突,任何人際環境隻要出現了偶發性的不協調事件,就可能出現尷尬場麵。

而尷尬多半就是由交往者缺乏經驗,不了解他人的意圖、好惡等造成的。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多留心觀察他人,努力做到“善解人意”。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許多尷尬場麵的出現,即使出現了也可以得到緩解;而且可以使交往更愉快,自己的目的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