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第一位朋友把他的目標定的實在高不可攀了。並不是說,他不可能變成比爾?蓋茨,而是當一個目標太過遙遠,那麼,他就覺察不到自己的進步。或許,終有一天,他會無奈地放棄。
第二位朋友無疑是聰明的。目標就在不遠的眼前,可以感覺到自己邁出的最微小的一步,都在向目標靠攏。當達到這個目標後,他又會把下一個目標,仍然定在不遠的眼前。事實上,這也是一種信心的積累。
越是遙遠和高不可攀的目標,越容易摧毀一個人的信心。而把目標定得低一些,你會發現,成功不過是明天的事。
當然,前提是,在每一個階段,你都要不斷升級自己的目標。
第一次印刷
我的書架上,擺放著很多書。這些書,一部分是從書店購回,一部分是從舊書攤上淘回,一部分是朋友所送。密密麻麻的,似擁擠在一起的曆史。某一日,一本一本地翻,本來毫無目的,後來,卻幾乎翻遍了書架上的所有。這時的心情,也愈來煩躁和不安起來。
我見到,大部分,絕大部分,在前幾頁或後幾頁上,印著,第一次印刷。印數,五千冊居多。拋開其它因素,這等於說,這本書,世上僅存五千冊而已。好像,一種物什,剩到了這個數量,就應該身價倍增了。而這些書,這些不過印了五千冊的書,卻常常遭受被人打捆送到廢品站的命運。
書印上了“第一次印刷”,不僅代表了印次,更代表了信心。否則,隻需“一次印刷”便罷,“第”字就顯得毫無作用。想想看,“第一次印刷”之時,出版社和作者,對書的前景,懷著怎樣的一種期待啊!然而,第二次,卻隻能永遠成為一種美好的幻想罷了。假如書有生命,那麼,我不知道,這是它完成了一生,還是夭折在繈褓。
也有第二次印刷,第三次印刷,第若幹次印刷。不多,但有。一本書,突然間就火起來,火得你猝不及防、莫名其妙。然後,其中一些,被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或畫成漫畫,完成它的普及。作者們,也從幕後走向前台,端一張笑臉,便似普度了眾生。
說這些書是庸俗的,對作者和讀者,都不太公平。那麼,稱通俗吧,好像更恰當一些。通俗的東西得以廣泛流傳,通俗的製造者得以名利雙收,也是好事。畢竟,圖書的出版,更多地是以一種市場化的行為在操作。但我想,那麼多“第一次印刷”且僅僅完成了“第一次印刷”之書,真高雅到百姓看不懂的地步麼?不過是一些大氣的散文,一些厚重的小說,一些生活的所悟,一些對文化和曆史的精辟見解,或者,一些我們本就應該知道的事情甚至常識。難道我們,難道我們的腦子,真得沒有多餘的一絲絲空間,裝下這些東西麼?
並非要捧起誰,棒擊誰。但一些時尚作家的書在暢銷,以一種蜂擁之式,將一些出版社、書店、書架和腦袋們塞滿。但另外的一些人呢?那麼多沉重和厚重的東西,那麼多生命的煉曆和思想的精華,卻隻能接受“第一次印刷”並僅有的“第一次印刷”的命運。誰在讀書?誰在讀誰的書?
並非要逼人讀書,並非要逼人研究學問。但我想,泱泱一大國,卻有那麼多“印數五千冊”並“第一次印刷”之“絕版書”,是不是,有些太不正常了?5千比13億,這個比值,於是讓人的心,變得沉甸甸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