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還會離開一下,賀毅飛不說,黎珞也就默契的不問他是去幹什麼了。
他的說法是“出差”,但具體是去幹什麼,黎珞多少還是能夠猜到。
傍晚小愛回來後,跟黎珞道了歉。
黎珞鼻子有些發酸。
昨天小愛跟她耍混,她是那樣的傷心,但卻沒覺得委屈。
可現在看著那張小臉上滿是內疚,她一下子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忍不住的想哭。
背過身,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媽媽沒事了,你出去做功課吧。”
養兒方知父母恩,她現在是越來越能體會到那會兒張紅梅有多麼不容易了。
也理解了她的一些做法。
等小愛出去後,黎珞用手背擦了擦眼淚,讓自己心緒平穩下來。
過了一會兒後,小博領著小愛進來,笑著問到黎珞:“媽,我們做完功課了,有什麼能幫你幹的?”
“把那顆白菜扒了!”黎珞指了指放在鋁盆中的白菜。
一會兒做一個醋溜白菜五花肉,一個鐵板豆腐。
她家很少像其他人家那樣冬天就是熬菜,不是白菜粉條豆腐,就是蘿卜土豆粉條,她家吃炒菜的時候多,而且一般情況下,都有肉菜,就是做熬菜也會比別人家的好吃。
黎珞和著麵,準備蒸饅頭。
“媽,一會兒蒸倆豆包行嗎?”小博對黎珞說道:“我想吃豆包。”
“行。”黎珞又問到小愛:“小愛,想吃糖三角不?”
“想!”小愛重重的點了點頭。
別人家一般孩子想要幹什麼,家長都會罵回去。
想吃什麼就是什麼。
比如剛才小博說他想吃豆包,這要換別人,一定會懟回去“啥也想吃,想吃屁不?”或者“看你就像個豆包!”
但黎珞不會,隻要方便,她就會滿足孩子們這些小願望。
其實那些媽媽即使那麼說,最後也會還是該做什麼都會做了。
但孩子們卻因此失望,何必呢。
這樣下去,孩子們會慢慢不願意再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為讓他們感受到了挫敗感。
黎珞揉麵,小博和小愛就湊了過來,一邊一個站在那裏看她。
一看兩個人的小眼神,黎珞就知道他們想幹啥。
“洗手去!”
兩人對看了一眼,歡呼道:“哎!”
“好好洗洗啊!”黎珞囑咐道:“要不然一會兒吃一肚子的細菌!”
等兩個人洗好回來後,黎珞把麵案板搬到了桌子上。
分好小劑子後,給了小博和小愛一人各三個:“好啦,你們兩個想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吧!”
孩子對什麼事情都好奇,尤其是麵團,在他們看來就和橡皮泥一樣。
從小,黎珞做麵食的時候就會給他們一小塊兒麵,讓他們玩。
等再大一點,就會讓他們跟著來做東西。
他們吃的小豆包還有糖三角,基本都是兩個人自己包的。
弄成什麼樣,她也不管,反正每次他們做好後,她就給他們上鍋蒸。
如果有什麼問題,比如露餡了,那她會再告訴他們哪裏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