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外人凶的不行,那孩子肯定也會是這樣,隻會滿嘴髒話,逞凶鬥狠!
還有一種是對待外人客氣的不行,對待家裏人卻連句人話都不會說。
孩子剛開始會好好的,但是久而久之的壓製下就會變了。
人是複雜的,有好的一麵有壞的一麵。
從小就是這樣,善良是天生的,自私也是天生的。
就看他在之後的人生路上會經曆什麼,那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不光是孩子的老師,其實孩子也是父母最好的老師。
在孩子身上,父母可以看到自己的樣子。
再次放假前,黎珞接到了胡嫂子的電話。
她知道她這裏開設了一個英語培訓班,想要把小軍送過來。
小軍其他功課都很好,但就是這個英語差的不行。
而且他們班普遍都是這個情況。
聽力幾乎都拿不到分。
鎮上學校的條件算好的了,可是那是和村裏比,不要說和市裏比,就是和縣裏比都差的遠。
小軍家裏沒有親戚說在縣裏或者市裏。
目前他們認識並且能夠相信的人就隻有黎珞。
而且小軍也和黎珞親。
黎珞對此沒有什麼意見。
家裏足夠有地方住,而她經濟條件也足夠有能力。
不像有的家庭,多一張嘴就揭不開鍋了。
而且她知道胡嫂子也不會真的讓小軍白過來在她這裏住和學習。
她了解胡嫂子。
別說現在胡嫂子他們的情況好了很多,就算和之前一樣,胡嫂子也會在這方麵特別的注意。
可能她們這種相處方式在這個時代的有些人看來是比較疏遠生分的。
但黎珞喜歡這樣。
人與人之間其實達不到所謂的親密無間。
畢竟人都是個體,而且還都是自私的。
黎珞理解的親密無間,那就是兩個人完全重合了。
這樣的情況怎麼可能。
就連父母和子女間,最親的人,都無法做到這樣,更不要說其他關係了。
人們都是在說客氣話,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想利用這個來做借口,好正大光明的占便宜。
放假後一個星期,小軍過來了。
黎珞開車到火車站去接的他,小博、小愛跟她一起。
“小軍,又長高不少!”黎珞親切的拍了拍小軍的肩膀。
小軍有些拘謹的跟黎珞問好:“珞珞阿姨好。”
黎珞看出小軍有些不自在,而且跟她有些生分,笑著從小軍手裏把行李接了過來:“這一路上順利嗎?有座吧?”
她問什麼,小軍便會答什麼。
等上車後,他一直看著窗外的景色,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雖然在克製著,但兩隻眼睛明顯不夠用。
黎珞特意放慢了車速,尤其是路過天安門的時候。
“等明天早上,帶你過來看升旗!”
現在人們來北京,頭號目的地就是天安門廣場。
能在天安門廣場照相留念,回去後都會被別人特別的羨慕。
那會兒張紅梅和黎剛就是。
而要是再能看了升旗,那足夠說很長時間了。
黎珞倒是沒想著讓小軍回去顯擺。
而是想帶他近距離的感受一下那個激動人心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