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誰說隻有學曆高才能賺大錢(1 / 2)

第一章 誰說隻有學曆高才能賺大錢

學曆高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學曆高才有自主創業的資本,學曆高才能賺到大錢。這是長久以來根植於許多人思想裏的一個“真理”。不可否認,在如今這個比較重視學曆的社會裏,有時候學曆太低確實成為很多人在事業發展上的一種羈絆。但是,男人如果沒有學曆,還可以通過很多其他渠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而對於絕大多數女人來說,她們都是通過工作來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的,所以學曆對於女人來說似乎更重要。

但是,在求職或創業的過程中,學曆真的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嗎?這種說法似乎有些牽強。因為,現實告訴我們,許多沒有上過大學,學曆很低的女人照樣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為了百萬、千萬,甚至是億萬富豪。比如說,隻認識三個字的“老幹媽”陶華碧,護士出身的“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等家喻戶曉的女富豪,當然更多的還是那些隱身於我們周圍的不知名的女性創業者們。她們都用事實向人們證明了,女人創建成功的事業,賺到大錢與學曆高低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如今是一個崇尚經濟發展的進代,因此相信很多人對福布斯、胡潤等國內外的一些富豪排行榜以及全球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等都不是很陌生,有很多人甚至開口就能說出許多富豪的名字和他們的致富曆程。這些富豪中有相當一部人都沒上過大學,學曆很低甚至沒有學曆,比如華人首富李嘉誠中學還沒念完就早早地擔負起了養家的重擔,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大學還沒畢業就創建了微軟。但他們的成就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而且在這些“草根”富豪當中,女性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一個隻有初中學曆的女人,曾以6億元的身家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前85位,是排行榜中為數不多的女富豪之一。30年來,她把一個負債10多萬元的農村小廠變成了一個資產超過15億的絲綢王國。她就是萬事利集團的董事局主席——沈愛琴。萬事利集團是一家涉足絲綢、紡織、服裝、文化、生物科技、房地產等各個領域的大型集團,擁有各類子公司幾十家。

沈愛琴出生在杭州一個普通的蠶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她種過田,割過草,農村的貧窮落後、農民的艱辛生活給她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這樣的經曆和生活,也促使她在心中產生了一種一定要致富的想法。

18歲那年,沈愛琴入黨了。後來,她臨危受命,接下了當時的杭州筧橋綢廠。那是一個麵臨倒閉的小廠,隻有十幾台老掉牙的織機,和二十幾個剛剛放下鋤頭、沒有太多經驗的工人,4萬元的資金以及10多萬元的債務。就這樣,沈愛琴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首先,她帶著職工一次次地到先進的工廠去學習技術;接下來,她廣發“英雄帖”招賢納士,把國營綢廠的退休骨幹和當地有紡織技術和管理技術的人都請到廠裏來;另外,她還和職工們背著綢緞(那時候的產品主要是被麵,還沒有做成服裝),遍訪全國各地,上門介紹和推銷,而且特別注重聽取反饋意見。

那段日子是十分艱苦的。每次去外地推銷產品,為了節省花銷,坐的都是硬板車。從火車站下車後,就忙著去各個商場推銷。晚上,就住五毛錢一晚的浴室大通鋪。然而,工夫不負有心人,自從在當時的北京東安商場設下專櫃之後,沈愛琴的絲綢產品便依靠質量和花色而一舉成名。那一年,沈愛琴就賺了6萬元,可以說這是她事業上掘到的第一桶金。

都說女人“頭發長,見識短”,但沈愛琴卻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這個偏見。產品在北京落穩腳跟之後,沈愛琴並沒有安於現狀,對絲綢產品的開發也沒有就此打住。她知道,絲綢麵料即使再高檔,也隻能算是半成品,如果能製成服裝,那將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於是,一貫善於深謀遠慮的沈愛琴開始做起了服裝。不僅如此,“絲綢之府要創出自己名牌”的雄心壯誌還激勵她要做出屬於自己的品牌;“絲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應該有人去延伸它,發掘它”的使命感則讓她踏上了做絲綢文化的漫漫長路。

沈愛琴為自己的品牌親自定名為“萬事利”商標,而且這個商標還被國家工商局評為我國絲綢行業惟一的一個馳名商標。緊接著,沈愛琴先後開發了國際市場需要的各類“萬事利”牌的絲綢產品。如今,“萬事利”牌的絲綢產品和服裝已出口到了歐洲、美洲、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絲綢服裝幾百萬套,出口值達到數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