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善於隨形勢而變(1 / 2)

第八章 善於隨形勢而變

對於想要賺大錢的男人來說,可以沒有很高的學曆,但是必須要有隨形勢而變的性格。善於隨形勢而變,才不會被形勢阻礙住成功的步伐,才更有可能成功。

追求事業成功的男人們總是喜歡給自己製定很多的計劃,即使有些計劃並沒有被記錄在記事本上,或者這個計劃並不是那麼完善,隻有一個大致的輪廓。比如說:我今天要把什麼工作完成。我一個月內要做出多少業績。或者說我要在10年之內掙到100萬。

但是很多時候,都如同一句老話說的那樣:“計劃趕不上變化。”再詳細、再合理的計劃,有時候也會因為實踐過程中的一些突發事件而受到影響。這時候如果你還是固執地要執行原來的計劃,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因此,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你就要學會讓計劃服從變化,與時俱進地改變自己的計劃。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隨形勢而變”。

古人說:“豈能盡如人意。”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當形勢發生轉變,讓你處於不利的境地時,隨形勢而變是最好的選擇。

阮希瑋,德亞集團的老總,2000年的時候個人資產已經超過1億美元。和許多如今的富翁一樣,阮希瑋也有一段在海南房地產業淘金的經曆。

那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阮希瑋大專畢業以後,到了福建省寧德市外貿局工作,是一個月領著幾百元固定工資的公務員。按理說這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了,但是他對此卻並不滿足。因為朋友間經常會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這點錢根本不夠他花。就在這時候,一個機會出現在了他的麵前,外貿部在海南的一個營業部準備承包出去。阮希瑋經過一番思量,最後借錢承包了這個營業部,隨後便去了海南。很快,他就賺到了錢,把單位承包的錢還了之後,然後就開始幹自己的了。當時海南的房地產剛開始熱起來,他就毫不猶豫地投身到房地產的熱潮中去,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一年以後,海南的炒房熱依舊是高燒不退,但在這年的5月,阮希瑋卻開始往老家閩東撤退。他的這次撤退剛開始並不被人認可,很多人都覺得他傻,但是很快人們就不這麼想了。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很快便衰敗了,很多人的錢都打了水漂。在阮希瑋後來成為閩東“著名民營企業家”之後,對當初的逃離海南作了這樣的解釋:“為了一個美好的將來,我離開了故鄉;為了將來更加美好,我又回到了故鄉。”

阮希瑋回到寧德之後,成立了德亞集團,並且與李寧合作,辦了一個生產領帶的公司——福建省寧德市德亞服飾有限公司(原李寧領帶服飾有限公司)。這個合作公司實際上就是利用李寧的品牌進行生產,是個不折不扣的OEM公司。公司年銷售額為1000萬元左右,但是阮希瑋一年要支付給李寧幾十萬的商標使用費。後來,阮希瑋還租了一個麵積為400多畝的農場生產水果,效益也不大。

經過這些“小打小鬧”,逐漸成熟的阮希瑋為自己擬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要在5年內使自己公司資產達到1.3個億。現在德亞集團的成就早已超出了阮希瑋的計劃。德亞集團現有12家直屬經濟實體,集工、農、商、進出口、運輸、房地產、信息服務、谘詢向導為一體,同時還是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創始會員。

在阮希瑋任寧德地區總商會會長的時候,他對寧德地方官員的辦事理念和能力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高層思想解放,但中層太保守,對這個貧困地區而言,最重要的是改變思想觀念。“閩東比閩南差,越落後的地方越有一個劣根性,小農經濟的意識太強,賺一點錢就蓋房子,不蓋房就修墳。好像沒蓋房子就不算賺錢。閩東人很講麵子,出去要住豪華酒店,錢還沒賺到手,金鏈子卻要那麼粗。”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公司不斷發展,就必須改變這種運營環境,但是想要改變一個地區的思想談何容易,最後阮希瑋做出了讓步,把自己的公司換了地方,搬到了上海。他希望在上海自己能有一個全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