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解開你的優勢密碼:充分發揮你的優勢 1.喚醒自己:挖掘生命潛能,全麵造就自己(2 / 3)

還有一種情況,當別人說:“你最在行是做……”,“這件事找到你辦就確保無誤”,“我早知道你對此事的反應會如此了”,“你別的可能不行,這個一定行”等話時,將這些話詳細地用筆記錄下來。做了數星期之後,係統地分析你的筆記,嚐試問問自己: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我有什麼素質是其他人沒有的?我做什麼事情時覺得最舒服?我做什麼事情做得特別好?我有什麼嗜好?我有什麼與生俱來的才能?有什麼事情我做得特別自然?空閑的時候我會去做什麼事情?你會發覺你的行為有一定的模式,原來你一直在人前顯露自己某方麵的興趣及才華。這些興趣及才華很可能是你自己以前從未意識到的,它們會帶領你發掘到自己真正的潛能所在。

被埋藏的自我,被埋藏的活力

人才被埋沒大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社會埋沒,另一種是自我埋沒。社會埋沒人才,比較引人注目。有人痛惜,有人不平,有人呐喊,有人改進。而人才的自我埋沒——這種埋沒也許比社會埋沒更經常、更普遍、更嚴重——卻極少有人發現,有人痛惜,有人呐喊。因為,這種埋沒是無聲無息的,是被埋沒者本身都不易覺察的!哈裏?萊伯曼先生是位著名的製藥專家,80歲才離開顧問的崗位真正退休。他退休後常到俱樂部去下棋,以此來消磨時間。

有一天,女辦事員告訴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體不適,不能前來作陪。看到老人失望的神情,這位熱情的辦事員就建議他到畫室去轉一圈,還可以試著畫幾下。

“您說什麼,讓我作畫?”老人哈哈大笑,“我從來都沒有摸過畫筆。”

“那不要緊,試試看嘛!說不定您會覺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辦事員的一再堅持下,哈裏?萊伯曼到了畫室。過了一會兒,她又跑來看看老人“玩”得是否開心。

“太棒了,老先生!您剛才一定是在騙我!您簡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畫家。”她笑著對老人說。

不過,老人剛才說的全是實話,這確實是他第一次擺弄畫筆和顏料,以前從未發現自己有繪畫的才能。

提起當年這件往事,老人頗有感慨地說:“我開始很不適應退休後的生活,那曾是我一生中最憂鬱、最難熬的時光。那位女辦事員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從那以後我每天都去畫室,從作畫中我又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從事一項力所能及的有意義活動,就會使人感到又投入了朝氣蓬勃的新生活。”

後來,繪畫對於這位八旬老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消遣活動了,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82歲那年,老人還去聽了繪畫課,一所學校專為成年人開辦的十周補習課程。這是老人有生以來第一次係統地學習繪畫知識。第三周課程結束的時候,老人直率地抱怨任課教師、畫家拉裏?理弗斯:“您給每一位學員都講得耐心細致,對我卻從來不給予幫助和指導,甚至連一句話也不說。這是為什麼?”顯然,老人有些不高興了。

“先生,因為您所做的一切,我自己實在是趕不上。我怎麼敢妄加指點呢?”拉裏?理弗斯說得情真意切,還自願出錢買下了老人的一幅作品。

人的潛能有時是極其驚人的。就這樣,不到四年的光景,哈裏?萊伯曼的許多作品先後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購買,並登上了博物館的大雅之堂。

1977年11月,洛杉磯一家頗有名望的藝術品陳列館舉辦了第23屆畫展:哈裏?萊伯曼101歲畫展。

這位百歲老人筆直地站在入口處,迎候參加開幕儀式的四百多名來賓,其中有不少畫家、收藏家、評論家和新聞記者。老人身材瘦長,臉上皺紋已深,下巴留著一撮胡須,頭發花白,但卻精神煥發,衣著整潔,看上去最多不過80多歲。其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活力,贏得許多參觀者的讚歎。美國藝術史學家斯蒂芬?朗斯特裏特熱情洋溢地讚美道:“許多評論家、藝術品收藏家,透過這種熱情奔放、明快簡潔的藝術,看到了一個大藝術家的不凡手法。”  人才自我埋沒的現象是普遍、嚴重的。遺憾的事,自然科學隻是記錄了那些成功的科學家,那些自我埋沒了的人是無法問津於科學史的。所以,那些大量的自我埋沒了的人我們無從知道。  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練一場戲劇的時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他實在找不到人,隻好叫他的大姐來擔任這個角色。他的大姐以前隻是幹些服裝準備這類的事,現在突然演主角,由於自卑、羞怯,排練時演得很差,這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不滿和鄙視。一次,他突然停止排練,說:如果女主角演得還是這樣差勁,就不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抬起頭來,一掃過去的自卑、羞怯、拘謹,演得非常自信、真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用“一個偶然發現的天才”為題記敘了這件事,他說:“從今以後,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大藝術家……”試想,如果不是原來的女主角因故不能演出,如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叫他大姐試一試,如果不是他大發雷霆,使他大姐受到刺激而改變羞怯的態度,沒有這一切偶然因素,他大姐這樣一位戲劇表演家就一定會被埋沒了——不是被社會埋沒,而是自我埋沒!  如果你選對了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能夠成功;如果你沒有選對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不能夠成功,就多少會埋沒自己的能力。

造就人才自我埋沒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主要有下麵幾點:

1.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事業心,那他就會庸庸碌碌度過一生。有不少青年人很聰明,很有才幹,也很自信,卻無所作為。原因是:不想幹。一個不想獲勝的人永遠不會在比賽中得到冠軍。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幹,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勢必會自我埋沒。

2.錯誤地選擇了努力的目標。天賦在人才成功中起著一定的作用。胡榮華十五歲獲得全國象棋冠軍,光用刻苦和方法對頭很難解釋這一點。大多數的人在某些特定的方麵有著特殊的天賦和良好的素質。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很笨的人,也許在某些特定的方麵有傑出的才能。陳景潤當數學老師很吃力,卻可以進攻世界難題;柯南道爾作為醫生並不著名,寫小說卻名揚天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賦與素質,如果你選對了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能夠成功,如果你沒有選對符合自己特長的努力目標,就不能夠成功,就多少會自己埋沒自己。

3.嚴重的自卑感。明顯的或者潛在的自卑感都會造成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從而導致自我埋沒。有一個愛好文學的農村青年,寫了不少小說,由於自卑,總不敢寄出去。後來在一個朋友的鼓勵下寄出了一篇,很快就發表了。這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不久他就成了一個有成就的小說作者。

4.缺乏正確的方法、濃厚的興趣。人才成功是有“捷徑”的,學習知識也是有捷徑的。這“捷徑”就是:正確的方法。如果你不知道記憶的規律和方法,你將事倍功半,而如果你了解記憶的奧秘,你就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