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伸張擴展你的優勢:在實踐中實現你的優勢 1.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優勢(1 / 3)

第四篇伸張擴展你的優勢:在實踐中實現你的優勢 1.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優勢

永遠隻與成功者為伍

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指出:“你的現實生活或是想象中,你習慣相處的那些人,會對你想成為理想人物的目標有極大的影響力。”你的目標應該是能夠“與鷹共翱翔”,你的目標應該是要和成功者為伍。

一個人生活的環境,對他樹立理想和取得成就有著重要的影響。周圍的環境是愉快的還是不和諧的,身邊的朋友是經常激勵你還是經常打擊你,都關係到你的前途。  貝爾28歲時曾經拜訪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談論“多路電報”試驗,亨利對此不感興趣。貝爾又提到他在實驗中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把包著絕緣材料的銅線纏成螺旋狀,有間隔地通電,就能聽到線圈上的嚓嚓聲。這時,亨利精神好了,他敏銳地感到,這個年輕人在談一個有價值的現象。他要親眼看看貝爾做這個試驗。那天,街上刮著刺骨的寒風,老亨利卻打算到貝爾的住所去看他做試驗。貝爾怕老人吃不消,便把儀器從住所搬到亨利家。

他們一起聽到了電流通過銅線圈發出的聲音,貝爾覺得,可以利用這一原理讓電線傳遞人的聲音,又說自己缺乏足夠的電學知識,不知道該不該把這一設想公布於眾,讓電學專家來做進一步的研究。亨利鼓勵他:“如果你覺得自己缺乏電學知識,那就去掌握它。你有發明的天分,好好幹吧!”後來,貝爾寫信給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簡直無法向你們描述這兩句話是怎樣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當時,對大多數人來說通過電線傳遞聲音無異於天方夜譚,根本不值得費時間去考慮。”幾年後,貝爾又說:“如果當初沒有遇上約瑟夫?亨利,我也許發明不了電話。”  大多數人體內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它酣睡著,它一旦被外界的東西激發,就能做出驚人的事情來。可以激發一個人潛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一句格言,也許是一次講演,也許是一則故事,也許是一本書,也許是朋友的一句鼓勵……

與成功者交往,能激發自己的成功欲望,更有利於獲得更大的成功。相反地,處於一種平淡懈怠的環境中,人也容易失去鬥誌和衝勁。  在印第安人的學堂裏刊登著許多印第安青年的畢業照片,他們的神情與剛剛離開家鄉時迥然不同,顯得氣宇軒昂、才華橫溢,看起來能做一番大事業。但是回到部落中後,大部分人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這是因為他們失去了能夠激勵自己的環境,他們的潛能被埋沒了。  在你的一生中,無論在何種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價進入能夠激發自己潛能的氛圍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勵你的成功者。這對你日後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響。  美國有一位名叫約瑟?華卡的農家少年,在雜誌上讀了某些大實業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得更詳細些,並希望能得到他們對年輕人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紐約,早上7點就到了威廉?亞斯達的事務所。

亞斯達開始的時候覺得這少年有點討厭,然而一聽少年問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樣才能賺得百萬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並微笑起來。倆人竟談了一個鍾頭。隨後亞斯達還告訴他該去訪問的其他實業界的名人。

華卡照著亞斯達的指示,遍訪了一流的商人、總編輯及銀行家。

華卡得到了成功者的知遇,這給了他自信。他開始仿效他們成功的做法。

又過了兩年,這個20歲的青年成為他學徒的那家工廠的所有者。24歲時,他是一家農業機械廠的總經理,又過了5年之後,他就如願以償地擁有百萬美元的財富了。這個來自鄉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終於成為銀行董事會的一員。

華卡在活躍於實業界的67年中,實踐著他年輕時來紐約學到的基本信條,即多與成功者為伍。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步伐很慢,是因為不善於和成功者交際。  薩加烈曾經說過:“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你時常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就人生而言,這是最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懷特是美國印第安納州小鄉鎮上的鐵道電信事務所的新雇員。16歲時他便決心要獨樹一幟。27歲時他當了管理所所長。後來,先到西部合同電信公司,接著成為俄亥俄州鐵路局局長。

當他的兒子上學就讀時,他給兒子的忠告是:“在學校要和一流人物結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  你也許會覺得這句話太庸俗。但是,把有能力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並不可恥。朋友與書籍一樣,好的朋友不僅是良友,也是我們的老師。

不少人總是樂於與比自己差的人交際。因此,在與友人交際時,能產生優越感。可是從不如自己的人身上,顯然是學不到什麼。而結交比自己優秀的朋友,能促使我們更加成熟。我們可以從劣於我們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須獲得優秀的朋友給我們的刺激,以助長勇氣。

成功者總是與成功者交友,失敗者也總是與失敗者為伍,不幸的人吸引不幸的人,而散漫者的圈子裏也都是散漫的人。和積極的人在一起會讓你更積極,和消極的人在一起會讓你更消極。一個都是優秀出色的成功者的朋友圈子,將會使你也變得成功。

善於傾聽是贏得尊敬的法寶

名記者馬可遜訪問過不少叱吒風雲的成名人物,他曾經說過:“有些人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原因,是由於不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這些人他們關心的是自己下麵要說的是什麼,可是他們從不打開耳朵。”馬可遜又說,“有若幹成名人物,曾這樣跟我說,他們所喜歡的,不是善於談話的人,而是那些靜靜聽著的人。能養成善於靜聽能力的人,似乎要比任何好性格的人少見。”  維克托曾經經曆過這樣一件事,他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家百貨公司買了一套衣服。這套衣服穿起來實在使人太失望了,上衣會褪色,且把襯衫領子弄黑了。

他把這套衣服拿回那家百貨公司,找到那個當時跟他交易的店員,想要把經過情形告訴那店員,可是他辦不到,想要說的話,都給那個似乎有點“口才”的店員中途截斷了。

那店員反駁說:“這種衣服,我們賣出去已經有幾千套了,這是第一次有人來挑剔。”

這是那店員所說的話,而且聲音大得出奇。他話中的含義就像是:“你在說謊,你以為我們是可以欺侮的嗎?哼!我就給你點顏色看!”

正在爭論激烈之時,另外一個店員插嘴進來,那店員說:“所有黑色的衣服,起初都會褪一點顏色的,那是無法避免的……那種價錢的衣服,都有這種情形,那是料子的關係!”

這時,維克托滿肚子的火都冒了起來。第一個店員,懷疑他的誠實,第二個店員,暗示他買的是次等貨。維克托惱怒起來,正要責罵他們時,那家百貨公司的負責人走了過來。

維克托後來談到這件事情時說:“這負責人似乎懂得他的職責,他使我的態度完全改變過來。他把一個惱怒的人變成了一個滿意的顧客。”

“第一,他讓我從頭到尾說出整個經過,他則靜靜聽著,沒有插進一句話來。”

“第二,當我講完那些話後,那兩個店員又要開始與我爭辯了。可是那負責人卻站在我的立場跟他們辯論。他說,我的襯衫領子很明顯是這套衣服染汙的。他堅決地表示,這種不能使客人滿意的東西,是不應該賣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