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與下屬的權力賬:做一個卓然自立的領導者 2.用事實封住牢騷者之口
下屬發牢騷抱怨時,總有他們的原因,身為上司,當你受到下屬的抱怨時,處理得當可以防止事態發展成更大的人際衝突,遏製的難纏行為。如果你想很好地處理抱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對方在事實麵前自己閉嘴。
要下屬不發牢騷是不可能的,通常的情況是下屬發牢騷領導聽不見。作為領導若聽到下屬發牢騷,首先要問他們為什麼會發牢騷。
一是調查清楚他發牢騷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他有能力和才幹卻得不到發揮,相反還受到小人的排擠;或者崗位不適當,則要給予他更合理的職務,以發揮其才能,平息他的牢騷。
譬如,萊溫斯是一家大公司的一個小班長,手下管著十來號人馬,雖然他每次都能把上級交待的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條,但上級並不太喜歡他,甚至有點煩他,但對他又無可奈何,因為在工作上他做得很優秀。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調查得知,原來是每次上級部門給他這個班布置生產任務時,他總會抱怨:“我每個月就拿這麼一點點薪水,憑什麼要交給我這麼多任務”。
後來,這事被分公司的總經理知道了,在他派人對萊溫斯的工作做出詳細考察後,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提升他為他所在部門的副經理。果然,他上任不久,就把這個原本效益不好的部門管理得有條不紊,利潤也增加許多;並且他對於上級交給的任務也不再有抱怨了。
我們不妨回過頭再設想一下這個故事的另一種結局。假如分公司的經理不是給萊溫斯更多的責任和更高的職務,而是對他的抱怨不予理睬甚至以開除或降級的話,則公司失去的不隻是一個有才能的萊溫斯,而是一大批了解他的人,因為萊溫斯的抱怨是建立在自己的才華得不到重用的基礎上的,抱怨隻是他不滿的一個信號,而並非他的缺點或本意。你隻要重視了他,給他安排了合理的職務,他的抱怨自然就會偃旗息鼓。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下屬在性格上本來就是一個愛抱怨、愛發牢騷的人,如此,領導就應借機會教育和警示他們,使他們改正。
有些下屬整天抱怨工資太低、領導看不起他,別人升遷了為什麼自己就沒有,而對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又不能完成得很好。對於這樣的下屬,領導者可大聲地訓誡他:“你什麼時候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了再來找我。”或者,還可以采用一種更巧妙的方式:去另找一個有水平和辦事能力強並且任勞任怨的人,然後把同樣的任務分別交給這個人和那個發牢騷者去做。
完成之後,再把他們的結果放到一起,讓大家來比較孰好孰壞,也就讓那個抱怨者心中清楚,別人升遷是因為別人能力比自己強的緣故,而不是靠什麼私人關係。
這兒有一個例子就說明得更加清楚。古時候,有一個生意人想買一批番薯,於是就派他的兩個學徒去市場了解一下行情。學徒A去了一會兒就返回了,他一麵埋怨今天天氣太熱,累得自己跑出一身的汗,一麵向老板報告今天市場上番薯的價格,之後便罵罵咧咧地去衝涼水澡了。
學徒A衝完涼水澡坐到店麵,學徒B正汗流浹背地返回到店裏,他不僅向老板彙報了今天市場上番薯的價格,還把了解到的昨天和前天的番薯價格一並告訴了老板,並向老板參考說今天的價格是最低的,恐怕到明天就又會漲價反彈。老板覺得學徒B分析得有道理,於是又叫他去市場上找一個賣主來店裏談判。這時,學徒B卻一指門外說:我考慮到老板你有可能要買,所以我已叫了一個賣主在外麵等候了。老板到外麵一看,覺得質量不錯,價錢也確實比前幾天低廉,於是很快地就那個人的番薯給訂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什麼呢?喻意很簡單,就是如果你是一個領導,假設也有部下A成天發牢騷,指責領導為什麼隻升遷部下B而不晉升他,你就把同樣的一件事交給他們兩個去做,讓事實來說話,讓事實來堵住部下A的牢騷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