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情緒,做自己的情緒管家 3?遠離浮躁,做心淡恬靜的“素心人”(1 / 1)

第二章管理情緒,做自己的情緒管家 3遠離浮躁,做心淡恬靜的“素心人”

所謂浮躁,就是心浮氣躁。可以說,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但是,浮躁卻越來越成為社會的主流情緒。尤其是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看到別人“發達”、“瀟灑”就坐不住了,渴望“一夜暴富”、“一舉成名”,不能腳踏實地,耐住性子地想問題。其結果是:在物質和精神都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披掛上陣,輕狂浮誇,好大喜功,情緒煩躁,手忙腳亂,倉促從事,草草收場。

其實,美好的生活源於平和的心態。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煩惱事,關鍵是你要以一份平和的心態去麵對這一切。世界總是凡人的世界,生活更是大眾的生活。我們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找一份希望,驅散心中的陰霾,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就會油然而生,我們的心情就會越過眼前的不快而重新變得輕鬆。平和的心態是一種人生至高的境界,一種對榮譽、金錢、利益的豁達與樂觀。

一位母親在花園裏教她5歲的兒子使用剪草機,母子倆正剪得高興時,電話響了,母親進屋去接電話。5歲的兒子把剪草機推上了媽媽最心愛的鬱金香花圃。母親出來一看,臉都氣青了。這時丈夫走了出來,看見一片狼藉的花園,頓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柔聲對老婆說:“喂,我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養孩子,不是養鬱金香。”一句話,使做母親的不再生氣,一切歸於平靜。

平日裏生氣、煩惱的時候,我們都該問問自己:我是為了生氣才種花的嗎?我是為了煩惱才上班的嗎?我是為了不快才交朋友的嗎?我是為了苦惱才結婚的嗎?如此這般,我們在生活裏就不會生那些無謂的氣了。其實生活的智慧就在於,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能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最該珍惜的是什麼,是一盆花、一個花園,還是一種快樂、一份情感。如此,你就能抓住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會為了生活的細枝末節痛苦;如此,你的人生才會清明開朗、快樂富足。

“今天,你偷了嗎?”隨著“開心農場”等娛樂遊戲風靡互聯網,“偷菜”瞬間躥紅網絡,席卷網民生活。於是,“你‘偷’了嗎?”便成為大家見麵的招呼語。

自從深陷“開心農場”後,趙雪每天的空餘時間都被“偷菜”占據。她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密密麻麻記錄著所有好友“菜園”裏“蔬菜”的成熟時間,“隻要時間一到,不管我當時在幹什麼,都要想方設法上網收菜、偷菜”。和朋友們KTV聚會,她還惦記著“哪些蔬菜、果實該摘了,誰家的雪蓮正在怒放”等;爬山時,也會突然情不自禁摸出手機上網;打麻將時常因惦念“偷菜”分神而出錯牌……朋友們都說她已走火入魔,聚會時也不願再喊她。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趙雪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異常,感覺“偷菜”已像一把無形的枷鎖架在自己脖子上,“現在不是我在玩遊戲,而是我被遊戲給‘玩’了。”痛定思痛,趙雪決定戒“偷”,回歸現實生活。

“偷菜”已成為涵蓋眾多人群的一種社會現象。是失落還是寂寞?虛擬的偷菜遊戲,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如此令白領們瘋狂、癡迷的“偷”的行為背後,何為導火索,何為燃燒不窮的動力?在這個火熱的現象背後,揭示的是人們怎樣的社會現狀和生存狀態?

針對白領們的“偷菜”熱,心理谘詢師表示,現代都市中,白領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借助網絡遊戲,他們可以將現實中的壓力、焦慮、憤怒等負麵情緒通過“偷”安全地發泄。心理谘詢師的分析不無道理,沉迷“偷菜”就是白領們減輕壓力、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

心理專家指出,當前中國人的焦慮情緒已彌漫於社會各個階層,“偷菜”狂熱中反映的正是一種社會性焦慮。所謂“社會性焦慮”,是一種廣泛的心神不寧,而且不易通過心理調適而化解,很難輕易消退。“社會性焦慮”中,個體焦慮的具體內容未必相同,但總而觀之,又有某些共性,細加分析,常常能夠從中看到社會的病灶。

平和的心態並非指毫無準備、毫無目的地幹事。古語雲:山因勢而變,水因時而變,人因思而變,思而悟,悟而行,行必高遠。思考的過程是因人而異的,心態浮躁的人的思考過程是胡思亂想的過程,心態平和的人的思考過程是深思熟慮的過程。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展雲舒”。隻有當心態有了平和而又不失進取的弦音,許多棘手的問題才可以迎刃而解,許多人間的美景才能盡收眼底。做事情三心二意、淺嚐輒止,或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既要魚,又想得熊掌,或是這山望著那山高,耐不得寂寞,靜不下心來,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圖安逸、避勞神,敷衍塞責,這樣的心態,決定了人生的不幸。

人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齡,都應該始終保持一顆充滿活力的心,一份平和的心態。鮮花和掌聲營造的是一種氣氛,而在平和的心態中得到的幸福和快樂則是一種持久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