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懂愛惜愛,做一個掌控婚姻的幸福女人 7做一個站在丈夫“背後”的女人
女人應該明白,男人的事業是婚姻幸福的無知保障,而一個男人的成功,絕離不開妻子的支持。一個偉大的妻子,是丈夫前進路上的一盞明燈,是丈夫衝鋒陷陣的戰友,更是丈夫寧靜休航的港灣。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的皇後——長孫皇後就是這樣一個女人。
長孫皇後是隋朝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母親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揚州刺史;長孫皇後生長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統的教育,形成了知書達禮、賢淑溫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時,一位卜卦先生為她測生辰八字時就說她“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履中居順,貴不可言”。
長孫氏十三歲時便嫁給了當時太原留守李淵的次子、年方十七歲的李世民為妻,她年齡雖小,但已能盡行婦道,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小媳婦,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歡心。
李世民少年有為,文武雙全,數年之內,戰功卓著。後因李淵年事已高,禪位李世民,因此就成了唐太宗,長孫王妃由於賢良淑德也被冊封為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後。
雖然長孫皇後出身顯貴之家,如今又富擁天下,但她卻一直遵奉著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講求豪奢華美,飲食宴慶也從不鋪張,因而也帶動了後宮之中的樸實風尚,恰好為唐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樣。
因為長孫皇後的所作所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對她十分器重,回到後宮,常與她談起一些軍國大事及賞罰細節;長孫皇後雖然是一個很有見地的女人,但她不願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幹預國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處事原則,認為男女有別,應各司其職,因而她說:“母雞司晨,終非正道,婦人預聞政事,亦為不祥。”唐太宗卻堅持要聽她的看法,長孫皇後拗不過,說出了自己經過深思熟慮而得出的見解:“居安思危,任賢納諫而已,其他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則,而不願用細枝末節的建議來束縛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謀臣賢士的能力。李世民牢牢地記住了賢妻的“居安思危”與“任賢納諫”這兩句話。當時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將漸漸開始疏於練武,唐太宗就時常在公務之暇,招集武官們演習射技,名為消遣,實際上是督促武官勤練武藝,並以演習成績作為他們升遷及獎賞的重要參考。按曆朝朝規,一般是除了皇宮守衛及個別功臣外其他人員不許帶兵器上朝,以保證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眾人張弓挾箭在陛下座側,萬一有誰圖謀不軌,傷害陛下,豈不是社稷之大難!”李世民卻說:“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懷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賢,用人不疑的作風,深得手下文武諸臣的擁護,由此屬下人人自勵,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時期也不放鬆警惕,國家長期兵精馬壯,絲毫不怕有外來的侵犯。關於任賢納諫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執行得尤為到家,他常對左右說:“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須借助於明鏡;君王要知道自己的過失,必須依靠直言的諫臣。”他手下的諫議大夫魏徵就是一個敢於犯顏直諫的耿介之士。魏徵常對唐太宗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和政策,直截了當地當麵指出,並力勸他改正,唐太宗對他頗為敬畏,常稱他是“忠諫之臣”。但有時在一些小事上魏徵也不放過,讓唐太宗常覺得麵子上過不去。
一次,唐大宗興致突發,帶了一大群護衛近臣,要去郊外狩獵。正待出宮門時,迎麵遇上了魏徵,魏徵問明了情況,當即對唐太宗進言道:“眼下時值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還請陛下返宮。”唐太宗當時興趣正濃,心想:“我一個富擁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時間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獸又怎麼樣呢?”於是請魏徵讓到一旁,自己仍堅持這一次出遊。魏徵卻不肯妥協,站在路中堅決攔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馬氣衝衝地返回宮中,左右的人見了都替魏徵捏一把汗。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後,猶自義憤填膺地說:“一定要殺掉魏徵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泄我心頭之恨!”長孫皇後柔聲問明了原由,也不說什麼,隻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後麵容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麵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不知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因而吃驚地問:“何事如此慎重?”長孫皇後一本正經地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見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後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天陰雲隨之而消,魏徵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見,長孫皇後不但氣度寬宏,而且還有過人的機智。
……
貞觀八年,長孫皇後隨唐太宗巡幸九成宮,回來路上受了風寒,又引動了舊日痼疾,病情日漸加重。太子承乾請求以大赦囚徒並將他們送入道觀,為母後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後盛德都隨聲附和,就連耿直的魏徵也沒有提出異議;但長孫皇後自己堅決反對,她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壽,吾向來不做惡事;若行善無效,那麼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國家大事,道觀也是清靜之地,不必因為我而攪擾,何必因我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義,終生不為自己而影響國事,眾人聽了都感動得落下了眼淚。唐太宗也隻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