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做好謀職的準備 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保持健康的求職心態
選擇一個滿意的職業是求職者最關心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每個求職者都十分關注自己未來的生活與發展,期待有令自己十分滿意的職業,有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可獲得較高回報的工作崗位。關心就業是很自然的,但是有些求職者在思想、價值觀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不成熟,往往導致了其在擇業過程中的不良心態,從而導致了擇業的失誤。因此,我們要擺脫不良的求職心態,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
1.碰運氣的心理
在校時成績突出者,卻被招聘單位拒絕,而那些在校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同學,卻得到了他人羨慕的職位。鑒於此種情況,許多大學畢業生錯誤認為,如果得到一份較為理想的工作,隻不過憑機遇而已。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單位確實存在招人用材的不妥之處,導致許多人才浪費,但並不等於說真才實學沒有用武之地。再說了,再好的本事隻能用在合適的崗位上才顯出恰當,如果,某些單位用不上你的才學,你的本領再強也是等於零。這是供需平衡的常理。你應該全麵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貽誤自身。如果,你不糾正“運氣”心理,必然不會認真對待求職,即使遇到了合適的單位,也會錯失良機。
2.怨憤心理
選材用人中的不正之風確實存在,因為有關係,某些人就能順利謀求到他人夢寐以求的單位和職位;而有些人不求得到崗位,即使想得到所求單位不予錄用的真實原因都不可能。這樣,那些求職累累受挫的人心裏肯定不舒服。如果,遭遇挫折後能及時調整心態,順其自然,倒也可以。如果生出怨憤無疑會坑害自己。任何單位不會因為你的怨憤就對你網開一麵,你也不會因為怨憤舒坦身心,怨憤隻能讓你悶悶不樂,影響到你下一步的求職。
3.自卑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人總覺得自己比不上他人——學曆低、能力差、相貌一般、家庭條件不好等等,在求職時甘拜下風,不敢對自己“明碼標價”,隻好找一些低於自己真正實力的單位下手,甚至對於一些單位開出的不平等協議也閉著眼睛簽訂。這種自卑心理,有可能會以一種很自負的外在形象出現,表現得對一般的工作都沒興趣,非得比他人好的才看得上眼,挑來揀去,最終落得一無所獲。
4.眼高手低的心理
眼高手低的表現大致分為三類,即看不上小事,不願盡心幹;老想幹大事,但又沒經驗;這山望著那山高,老想挑或跳到更好的地方。
一名畢業於名校的學生說:“我怎麼能去小公司,看以前畢業的學長現在都混得那麼好,我也應該做大事業。”心氣高的不僅是正在求職的畢業生,有些求職成功的人,他們也沒有踏實地從基層做起,總是抱怨說不想幹雞毛蒜皮的小活,總盼著有天能幹大事。而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新入職的畢業生跳槽,70%是因為眼高手低,不能從頭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