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抬得起頭,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經得起磨難才能經得起挑戰
磨難是人生最好的教科書,不經曆這一課就永遠無法麵對真正的挑戰
人生從來沒有一帆風順。所以,對於磨難,躲是躲不過去的。
《菜根譚》中有言:“橫逆困窮是鍛煉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
不合理的打擊或窮困的生活,都是上天要鍛煉優秀人才時所使用的打鐵錘。鐵錘鑿鑿,若能經得起種種磨難而未被打壓下去,必能有益身心;反之,若予以逃避,則身心必將受損。
一個人處在不如意的境遇中,往往會被逼得發憤勵誌,仿佛周圍都是治病的針砭、良藥一般,盡管自身並沒有什麼感覺,而事實上,自己的缺點卻時時刻刻在接受矯治,而在德行修為上大有長進。
美國前副總統亨利·威爾遜小時候家境非常貧困。他深深地體會到當向母親要一片麵包而她手中什麼都沒有時的滋味。但小威爾遜不甘心,他要改變這種情況。以至於日後他回憶時,仍然這樣說道:“可以說,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歸結於我不甘貧窮的心。”
威爾遜10歲就離開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11年艱辛的工作之後,他得到了一頭牛和六隻綿羊的報酬。他對於每個美分的精打細算的習慣甚至讓威爾遜在21歲之前從來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分錢。那種拖著疲憊的腳步在漫無盡頭的盤山路上行走而隻為節省一美元車費的痛苦感覺,更讓威爾遜從來都未曾忘記。
21歲生日之後的第一個月,他就帶著一隊人馬進入了荒蕪的大森林裏,去采伐那裏的大圓木。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了一個月後,他獲得了6美元作為報酬。“當時在我看來這可真是一個大數目啊!每個美元在我眼裏都跟那晚又大又圓、銀光四溢的月亮一樣。”威爾遜事後回憶說。
在這樣貧困的環境中,威爾遜沒有消沉,沒有逃避,反而勇敢地去麵對,經得起生活的磨難,經得起由此給他帶來的嚴酷的挑戰。他在21歲之前,已經設法讀了1000本書,而這對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來說是件多麼艱巨的事情!他曾徒步到100公裏之外的馬薩諸塞州的內笛克,隻為了學習皮匠手藝。一年之後,他竟然在當地的一個辯論俱樂部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後來,就在距他來到這裏還不到8年時,他在馬塞諸塞州的議會上發表了反奴隸的演說,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12年之後,他與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查爾斯·薩姆納齊名,進入了國會。最後,威爾遜競選副總統,終於如願以償。
人生在世要想有所收獲,那就要和遇到的每種磨難不斷較勁直到從中有所獲益。不要輕易放棄任何困難直到它成為你前進的基石。此時的磨難就是為下一刻的挑戰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