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學習是最好的增值 學習是一生都要經營的財富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的4塊金牌全部被中國隊收入囊中,在賽後騰訊網對乒乓球男隊的采訪中問到這樣一個問題:“2012年,這三名隊員是不是還會參加?”劉國梁說道:“我相信他們三個中會有人參加,但是全參加的可能性不大,注定有被淘汰的,因為從器材上、規則上,包括麵對年輕人的挑戰都對他們是一種瓶頸,所以我覺得作為他們來說,如果想繼續的話,他們隻有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
劉國梁的這段話不禁令人想起了另一個寓言故事: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這就是競爭,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大家希望得到的都是一種安全感,然而在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誰都無法將自身處於一個安全的位置,來自外界和自身的壓力會不停地讓我們充滿了瓶頸感。因此,為了在競爭中勝出,我們都需要不斷學習。
有人說21世紀將是科技的世紀;有人說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知識經濟的世紀;還有人說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紀;但我要說:21世紀將是一個屬於學習的世紀。人是所有地球生命中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最弱的,但人卻成了地球上生命力最強大的動物。人類統治了這個世界,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學習造就了人類,學習是人類一生都要經營的財富。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在職場上,每個想要有所成就的人都想被老板重用,成為“三高”人群(高學曆、高收入、高職位)。這個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是要不斷地學習、進步。於是選擇充電的市場人就有五花八門的原因了。每個人的職位不同、起點不同,條件各異,那麼他們的目的也就是因人而異了。但終極目的是要給自己的職場生涯增加更多的機會。能力高了,也許職位就高了;水平高了,也許收入就高了。
學習,隻有不斷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拋棄,才不會走上職業的瓶頸。
1990年2月,楊瀾以其自然清新的風格、鎮定大方的台風及出眾的才氣被聘為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從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成為央視節目的主持人,榮譽和成就一起向楊瀾湧來,但楊瀾沒有驕傲,也沒有滿足。
1994年,在完成了《正大綜藝》200期製作之後,楊瀾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國,攻讀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碩士學位繼續深造。
正值事業最輝煌的時候急流勇退,這意味著楊瀾要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觸手可得的美好未來。這讓當時的很多人都不理解,因為楊瀾完全可以在她現在的位置上享受她已經獲得的成功和榮譽。但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是不會永遠滿足於已有的成就和榮譽的,他們會在一種拚搏進取的精神中提煉出更有價值的智慧。所以楊瀾從令人羨慕的主持人又變成了學生。
當楊瀾第二次出現在媒體上時,她的形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境界已非昨天能比,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個台階。
不管你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好,還是正在努力進取中也好,學習是一個人一生都要經營的財富。其實,學習同樣也是一種生存能力的表現,你的天資聰穎,別人的天資也並不見得比你差。他人在不斷地學習,而你止步不前,到最後,你必落後於人。而在當今的企業裏,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意味著很可能會引發被淘汰的瓶頸。
在職場中,常常會有這樣一種情況發生:兩個年輕人同時被某大公司錄用,甲不僅擁有較高的學曆且才華橫溢,而乙卻是自學成材,他甚至連一個像樣的文憑都沒有。往往開始的時候,甲會憑借自己優異的表現博得上司的欣賞。而後來的結果卻往往是:乙得到了提升,甲卻依然停滯不前。這又是為什麼呢?
道理很簡單。安於現狀的人往往會忘記了變化的存在,而時刻都懷有瓶頸感,進而不斷通過學習來完善自己的人,卻往往能在變化中獨領風騷。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隻有具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有高素質的企業。而員工的高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學習能力。從這一意義上說,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的實質是學習能力的競爭,企業競爭唯一的優勢是來自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即使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你也是一直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但這種被動的學習效果肯定不會明顯。如果你自己有這方麵的意識,激發自己的潛能,不斷地主動學習,你就能一直保持強大的競爭力,而不會陷入到職業瓶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