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二節中國文化中的黑色(1 / 2)

第十章 第二節中國文化中的黑色

在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中,黑色對於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寓意。依據中國古代的五方、五行之說,把天地空間分為東西南北中五方,它們各方分屬木、金、火、水、土五行,五方五行分別具有青、白、赤、黑、黃五色。北方屬水,具有黑色。因此,人們就用黑色來象征“深沉”。黑色和夜色相似,因而它又象征著神秘肅穆。

漢文化中,黑色象征意義同樣具有二重性的文化性,既有褒義,也有貶義。中國戲劇“臉譜”有幾千種之多,依臉膛主色,可分為紅、白、黃、紫、黑、藍、綠等色。不同的色彩繪製在不同的圖案輪廓裏,象征著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由於黑色和鐵色相似,所以自古人們常用黑色象征“剛直、堅毅、嚴正、無私”等含義。因此,在戲曲臉譜藝術上,就時常用黑色象征曆史人物的剛直不阿、鐵麵無私等高尚品性。又如唐代的尉遲恭、宋代的包拯等曆史人物的舞台形象,也都是黑色的臉譜。此外,黑色還與中國古代的“黥”這種墨刑有聯係。早在周秦時期,會在犯人的額上或臉上刻畫或刺字,然後用黑墨塗黑,這樣就可以在犯人的臉上留下永遠抹不掉的恥辱。這讓黑色的文化裏,又含有不光彩的附加意義。這讓人聯想到地獄和神話中的“陰曹地府”都是暗無天日的,和光明相對,因此黑色又象征“黑暗、陰險、恐怖、死亡”等貶義色彩。

漢族和中國其他一些民族多將黑色視為不祥的象征,而彝族等民族就有崇尚黑色的風俗,他們以黑為尊、以黑為美,或者以黑為吉祥。在中國東北總麵積約100萬平方公裏的鬆花江、遼河流域上的黑土地帶,是中國最肥沃、最適宜耕作的土地。這片黑土地是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另外兩處分別位於烏克蘭大平原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多年來一直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素有“北大倉”之稱。這片黑土地在死亡的地表植被經過漫長時間的腐蝕後,最終演化形成了平均厚度為30厘米至100厘米的黑土層。當地人常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有著1300多年曆史的,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部的烏鎮,相傳是由於當地民居的牆上常常塗有一種黑色的油漆,而黑色在桐鄉一帶被稱為“烏”,於是此鎮得名“烏鎮”。這個古鎮的確和黑色有著不解的淵源,正是黑色給予了這個美麗江南小鎮無窮的魅力。當你置身於烏鎮,抬頭望去,一片片黑色的屋頂;而走在又窄又深的石砌街巷上,兩邊的房屋也全是木質結構的,其中木門、木牆、木窗,也全部是黑褐色。穿鎮而過的小河上,瘦瘦的烏篷船緩緩劃過,烏黑的船頂與兩岸高處烏青的瓦片搭配得再協調不過了;河水裏是兩岸黑魅魅的老木屋的倒影。同時,黑色的基調讓這個鎮子很寧靜,如同時間在這裏停住了幾百年。淡定而從容的烏鎮,散發著江南水鄉特有的味道,如詩如夢一般。